用户:知事 遇人 选梦

    第一次现场听柴五和柴六,第一次感受到几遇流泪的冲动和震撼。 柴团的演绎即便不是权威,也绝对算是经典。年逾九旬的费多谢耶夫执棒乐团五十多年,那种岁月积淀下的默契与了解是举手投足间就能调动千军万马的号召力,是眼神许眉宇间的信任与交付。 柴五和柴六都是极具张力的作品,演绎恢弘,磅礴的部分给了乐队充分的发挥空间。铜管组的光芒已是掩盖不住的出色。 但更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对于弱音(独奏)的处理。听现场的其中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充分的感受强弱对比,那些在耳机里难免被忽视的弱化处理,在现场可以被清晰捕捉,并定位到是哪个乐器在演绎。 印象最深的第一个段落来自于柴五第二乐章的开头,圆号缓缓奏出悠扬的旋律,温暖和煦,如同一轮初升的红日。进而进行到与木管的对话,相似的旋律在两个乐器间流转,从容流畅。整体节奏行进的特别平稳,为后续情感的逐步堆叠和释放进行了充分的铺垫。 第二个让人沉醉的段落来自柴六第四乐章的结尾处,替代传统雄浑激情结尾的是来自低音贝斯有节奏的拨弦。各声部在乐曲结尾逐渐消退,万籁俱寂的场景里,只有低音贝斯拖着沉重坚定地步伐,走向深不见底的夜色里。 稍有遗憾的是,憋了四个乐章的掌声来的实在有些迫切,没能让沉寂的氛围再多延宕十秒。但面对乐章中几次突然的急停,现场观众屏息的凝神的瞬间,还是能感受到台上台下的“互动”的。 之所以觉得这场演出,是我听过最喜欢的柴可夫斯基作品演绎,或许亦来自于俄罗斯乐团演绎本国作品的原汁原味。那种在漫长的严冬里压抑和发酵出的厚重的情感和极具戏剧性的大开大合,是门槛不低的独特气质。 演出结束,走出音乐厅,仍是久久不能平息的澎湃。在冷峻的寒风中饮下一口伏特加的痛快,期待下次还能体验。 #古典音乐 #柴可夫斯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