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Snys
    #武志红 武老师的书蛮好看的,虽然只看了一章,但是也解答了我好多年没想明白的问题。原来,选择恋人的时候,是选择一个理想中的父母,这件事并没有错,而我因为这一点自责自卑了好多年。原来拥有痛苦童年的人,不是只有我一个。原来心理医生是通过移情将病人拉出无意识的阴影。 谢谢武志红老师。 我想在看完这本书后,我能更好的接纳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 #看书 >>阅读更多


用户:独一无二的小丑
    2024年读书记录14《深度关系》 作者:武志红 1当活力能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当活力能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 2全能自恋是婴儿最原初的心理,因此也是人最原初的心理。它的逻辑是,“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念头而运转”。当全能自恋受损时,人会产生自恋性暴怒。我将其称为“全能暴怒”,觉得这个词比“自恋性暴怒”更合适一些。受全能暴怒驱使时,人会产生毁灭欲。 3头脑快,但虚;体验慢,但真。 4全能自恋遭到挑战就会转化成全能自恋。 5心智成熟的一个基本标志是,能区分想象、行为和后果,知道想法不等于行为,行为不等于后果 6表面谦虚的人也许有高度的全能感,渴望大家对他推崇备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能经得住几个人偶尔夸,但是经不住一群人经常夸的原因。 7需求就是你要吃一个馒头,而欲望就容易变成你想吃世界上最好的馒头。 8能力是建立了深度关系的结果。建立深度关系,需要持续投入。建立深度关系的关键,不是将你的自恋强加于事物之上,而是放下你的自恋想象,尊重事物本身的真实规律。 9谁在共生关系中处于索取者的位置,谁就是巨婴;谁处于给予者的位置,谁就是圣母。 10他者即地狱。”波伏瓦的毕生情人萨特如是说。他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是主体,而是成了围绕着他人来转的他者,那他就身处地狱中。 11全能暴怒的最极端表现就是要不我就灭了你,或者灭了我自己。 12容易暴怒的人有可能是自恋受到挑战而产生的。 13大人在婴儿时,经常在彻底无助状态中。大人不管他们,他们处于孤独中,身边没有大人照顾。婴儿时解决不了自己的大多数需求,于是陷入彻底无助。当他们有了孩子或者是孙子之后,就会把这种无助深刻的投射到孩子身上,从而产生过度保护。 14一个人越是无助,他的被害感就越强烈。一个人越是有掌控感,就越不容易有被害感。 15如果你看到一个非常无助的人,就基本可以推断他必然会有被害妄想。当这个人向你讲述一个坏人怎样伤害他时,你得有警惕心。有可能是真的,但也有可能是他想象的,有时这两者同时存在。 16他们表面上自我贬低,还很坦然,但仔细聊下去会发现,他们无比渴望比谁都强、比谁都厉害,却不敢暴露这一点,不敢坦坦荡荡地追求强大,甚至连努力都不敢。 17极其自信的人是在享受“我很行”的力量自恋,而极其谦逊的人是在追求“我很好”的道德自恋。 18自体是自我,客体是他者,而自体客体是它明明是客体,但被我感知为像是我自身的一部分,所以叫自体客体。 19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阿德勒。 20任何沟通都有双重信息:事实层面的和情绪层面的。事实层面的要尊重,而情绪层面的,你不必去接受别人的情绪垃圾。 21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有爱不表达 恨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有恨不表达知识的对立面不是无知,而是你掌握的知识没有增进了解,而是增进了你的自恋。 22超高自恋会导致学习障碍,因为学习意味着你要承认自己无知,要容纳其他信息的涌入,而且你可能会发现,别人已有的知识实在远胜于你,甚至有时简直就是“日月之辉”与“萤火之光”的级别差。当你不能接受这种自恋挫败时,带来的一个麻烦就是你会抗拒信息的涌入,抗拒这些信息冲击你的自恋。 23人的内在心灵投射到外部世界,进而影响外部世界,甚至将外部世界塑造成自己内在心灵所希望的样子,这可以称之为“外化”;人的内在心灵也会将外部世界吸入内心,这可以称之为“内化”。 24有的人没形成抽象意义的自我,在重压下会产生严重的死亡焦虑,于是心理空间变小,视野变得狭窄。相反,有的人是有了抽象意义上的自我,在重压下,他们仍保持着很大的心理空间,这让他们的思考和反应都变得灵活很多。 #读书打卡 #读书笔记 #心理学 #武志红 >>阅读更多


用户:CHOU -CHOU
    复盘自己 治愈自己 爱自己 再好好接收别人的爱 武志红老师的书 真的是看了那么多老师书里 最适合自己的 #武志红 >>阅读更多


用户:簌簌
    (图片内容引用自武志红老师的视频) 恰好是犹豫的时期。 我是一个经常压抑自己想法的人,有时明明想做一件事,但是习惯性找借口“那个事才更重要”,或者“我还没准备好”就拒绝自己了。 我没有活出真实的自己,我不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是这个状态。 关于爱自己,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更好地成为自己,我一直在路上。 #武志红老师 #武志红 #随笔心情 #日记 >>阅读更多


用户:逃脂🍑
    与我们的想象不同,爱的关系中,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不愿意给予,而是因为不愿意接受。 不愿意接受的原因也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伟大,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受内疚。 对此,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描绘说:“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而且,只付出不接受的人,会有一种清白感,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绝对问心无愧。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人,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永远正确。那么,相应地,关系的另一方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会频频感到内疚,会经常觉得问心有愧,即便他不明白付出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付出,他最终一定会产生逃离的冲动。 一旦他真做出了逃离的举动,那个一直认为自己清白无辜的付出者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伤害,并且会激烈地指责逃离者的背叛举动,殊不知付出者自己才是破坏关系的始作俑者。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 #书摘 #声控 #SSR电台 #晚安投递员 >>阅读更多


用户:Cherry
    #自我攻击 #停止自我攻击 #科普自我攻击与自我反省区别 #善良者的自我攻击 #一个有拖延症的完美主义者 #武志红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喜欢武志红老师把各种我们有意识和无意识发生的事情,平静的娓娓道来,任何事情发生都是有迹可循,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办法首先来自于认识面对它。 >>阅读更多


用户:代理指导员
    对批评太敏感赞美就进不了你的心 对批评非常的敏感。总觉得别人 在否定自己、指责自己; 但对赞美夸奖的声音却非常迟钝, 因此做事犹犹豫豫、寸步难行。 但当观察现实世界,你会发现, 好像没有一个人 对自己说过严重的话。 或者即使有,也只是偶尔。 但为什么那些话一直萦绕在你心头? 即便本来 只是轻轻的几句话语, 也会在你心里掀起惊涛骇浪呢? 因为一直在批评否定你的那个人,其实是你自己。 当你先看到这一点, 再试着去看到另一个事实:周围有人在夸奖、肯定和支持自己。 那么请你试着, 把这些声音也吸纳进来。即便只有那么一两次,夸奖的声音 终于流进了你的心, 但是当有这样的体验时,你会知道它是非常宝贵的。 #武志红 >>阅读更多


用户:Love And Peace.
    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如果没有分离,那就会有很多问题!#武志红 >>阅读更多


用户:理财博主一个半先生&书痴
    所以发泄愤怒的最好方式 就是把愤怒释放给让你产生愤怒的人 不要随便转移 #阅读笔记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武志红 #非典型书评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