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北极星

    刚刚审完《希利尔写给孩子的艺术史》一书的书稿,让我的思绪飘到了国外。该书是给8-12岁的孩子看的,重点介绍了了西方绘画、雕塑和建筑史。之前在书上看到过一些外国的教堂和宫殿的图片,没有什么感觉,但当我十几年前第一次出国参观时,还是被震撼到了。西方建筑在工程、力学和艺术上,的确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卢浮宫的奢华、科隆大教堂的艺术,都让我流连忘返。 很多人不屑于去评判国外的成就,觉得那些艺术相比中国而言就不值一提,我觉得是片面的,甚至感觉他们是自卑的,我们过去优秀,也不能否定国外的成绩,否则世界也不可能被西方引领几百年。中国的故宫宏大,气势恢宏,也不能否认凡尔赛也同意如此。中国的水墨山水有意境,西方的油画同样也很有思想。有意思的是,无论东西方,大多数绘画都是画的宗教思想。中国的庙里画某仙得道的故事,西方画圣经故事,究其原因,其实是过去的人们文化水平不高,教会(寺庙)就通过画画来表现宗教故事,通俗易懂。 还有一点就是,无论东西方,对宗教都有崇高的敬意,比如中国的历次战争(甚至日本侵华战争),一般不炸寺庙。西方也如此,二战期间,希特勒进攻别的国家,人们走投无路时会躲进教堂里,纳粹党卫军一般也不会去炸;盟军亦如此,面对躲进科隆大教堂的德国人,他们也不轰炸。西班牙内战时期,法西斯弗朗哥派兵轰炸了巴塞罗那的圣家族教堂,炸弹竟然没有爆炸,人们更坚信这是上帝的庇护。这个政府很快就被推翻了, 会不会与他们对神灵毫无敬畏感有关。 >>阅读更多



用户:北极星

     这是苏北小城淮安城中不起眼的一条小河,是黄河故道,也是淮河故道。在中国东部地区,以这条河为界,河南就是南方,河北就是北方,这是一条地理分界线,也是一条文化分界线,河的两边气候不同,农作物不一样,生活习性不一样,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文化,这也就有了南方人和北方人之说。 两千年来,黄河和淮河其实在下游都不是一个固定的轨迹,横向从西往东流入大海,河道南北差距会有几百公里。黄河有一段时间曾注入渤海,也有从连云港注入黄海的时期,现在则从东营流入大海。淮河从西向东流向大海的入海口,不同时期也不同,最大距离100-200公里的差距。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两条河经常决堤,造成河道不稳定。也就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因此历史上有黄淮地区的说法,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指灾区了。 其实,在地理上,中国还有一条“胡焕庸”线,即在中国地图上从云南腾冲到黑龙江黑河划一条线,这条线是中国的人口分界线,线的东面是人口密集区,西面则人口稀少,其实也跟气候和降雨相关。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