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C'est la vie

    杰出的人逃脱不了被历史局限和被后来人误解的命运,牛顿也不例外。小时候总会听到别人说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就是宗教,因为天才如牛顿也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了宗教与神学事业。当时年幼,尚未觉得哪有不对,直到今天我读到了《西方文化中的数学》,莫里斯·克莱因用了三章的体量去阐释牛顿对于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让我感到震惊,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小瞧牛顿的无知。 ​还记得本科的时候上过一门课叫做《宇宙论与宇宙学简介》,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牛顿的趣事:牛顿用“我站在巨人肩膀上”来嘲讽胡可的身材矮小。那个时候开始对牛顿有了一些别样的兴趣吧。后面本身兴趣满满打算去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但是也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不了了之。 ​克莱因在书中详细阐述了牛顿及牛顿主义对于西方世界的影响,包括科学与哲学、宗教以及文学与美学三方面,让我对于牛顿的影响与改变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高斯对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来源于砸到头上的苹果解释是,一个愚蠢爱管闲事的人问牛顿如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发现这个人智商比较低,为了不让这个人纠缠,就顺口说苹果砸到头想出来的。这个人听后,满意地走开了。这凸显了天才们非凡的诙谐天赋与技巧。 ​说回正题,现在的我大致可以对最开始的问题进行分析了。首先,那个时代杰出的科学家或者各大领域内的学者很大程度与宗教有关系,因为当时教育是奢侈品,宗教学校很普遍,所以他们的意识形态会受到神学的影响,这是他们的历史局限。那么“误解”又在何处呢?在于牛顿为之奉献后半生的宗教与神学事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上帝”以及宗教,而是自然神论下的宗教,这与当时代的宗教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因此这些出身宗教的杰出学者们本身的信念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而引发了思想冲突,所以投入自己的后半生,想要极力调和这二者的冲突,将可贵的理性、科学的精神与相关自然发现与自己的信仰联结起来,这就诞生了自然神论,但是对传统宗教而言,自然神论者都是无神论者。 ​总而言之,牛顿先是虔诚的基督徒教徒,优秀的神学家,再是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提出万有引力不是质疑上帝的权威,而是为了证明上帝把世界创造得多么精妙,他书中也给上帝留了位置——第一推动力。牛顿在教会的地位也很高,死后还被葬在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摘自哔站网友流光寻月的评论) ​自然神论与宗教神论的区别是什么呢?在一个采访视频中,杨振宁说,一个人形的造物主恐怕是不存在的,但是一个非人形的造物主则可能是存在的,否则无法解释像麦克斯韦方程组这样的物理学方程的精妙。按照我个人的浅显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可能是被“设计”出来的,而非“创造”出来的。马斯克在一次采访中公开表示,人类生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只有不到10亿分之1。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请出来一个神秘的数字——π,有一种说法是如果π是可以穷尽的,那么我们的世界就是被设计的;反之则是真实的。 ​这个世界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远不及过好自己的每一天重要,与大家共勉。 ​以上。 # >>阅读更多



用户:C'est la vie

    ​开学了,但是对我这个留守的人来说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大家都回来了,对我而言有些东西也不见了,或许我就是这么奇怪的人吧,总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 ​研一刚过去了一个学期,我的厌学情绪达到了新的高峰。本身是专硕,所以学校的培养计划会很松散,然后就会有自己的大把时间,没有达到自己在读研之前的预期,总会感觉自己上了个研究生到头来还是自己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学校就像一个收钱办事儿的机构,收了我的学费,三年之后发给我两张纸,如此我们的契约就算完成了。 ​ ​但是回过头来一想,人是真的需要学习的,不然我就会陷入无休止的空虚之中,有时候也会不断地往复。我曾反复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后面逐渐认识到或许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存在即合理。就像福贵,他大抵是想过一了百了的,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活着,和福贵一起。 ​ ​我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但是这种多想法的思维方式就会逐步削弱我个人的行动力与执行力,会让自己陷入一个踌躇的境地,进退维谷,亦或是想要两头顾,但是生活和命运给出的题目通常都不是选择题,而是填空题,我不会知道我填入的答案是否正确,也不知道这道题它是否真的存在答案。 ​ ​可是这些,命运它不在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我都一样。 ​ ​我越发长大,愈发沉默。或许是心事重重,或许是不知从何说起,整个人都走向了内敛与沉寂,总会选择将所有都积压在心底与脑中,这种感觉就像自己给自己安装了一个不知道定没定时、不知道爆不爆炸的情绪炸弹。但是我知道如果它爆炸,我一定很难抵抗以及全身而退。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 ​2024年开始了,已经到了三月了,一年的1/4就要接近尾声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今天在校园里听着歌,“我从未想过独身,却又预感晚婚。”命运真是无常,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总能感觉我的人生总是在前进与迷茫的二者叠加态,有时候被捉弄的苦不堪言,但是也只能够当一个哑巴,就当吃了口黄连吧。 ​ >>阅读更多



用户:C'est la vie

    在一定程度上,我很讨厌坐高铁,或者说我讨厌任何孤独的行程,但是这么说有点过于武断了,我想,我是很向往有人一起的行程吧。回想我这几年的高铁行程,每一次都是孤身,或许这就是个人情绪的积攒过程吧。 ​ ​在高铁上我遇到过很多对情侣和夫妻,他们有的坐我旁边,有的坐我前面,他们都不太一样,但也存在着共同之处,因为他们都让我印象深刻,艳羡至极,至少在那一个时刻如此。 ​ ​昨天朋友跟我说后面几天要出去一趟,和他对象去另外一个城市玩一玩,那个时候我是非常羡慕的,因为我也想去旅游,而且还有人陪。 ​ ​人生逆旅,我如行人。高铁之行程,亦如人生之行程。值此灯火阑珊时刻,衷心祝愿大家的每一次行程,都有人陪。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