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阿咀

    现在是凌晨一点,本来是打算听着播客睡觉的。刚好鲁豫的岩中花述有更新,点进去之前,不小心看到了兰若度母的封面,就顺手点开了,掏出耳机,反复听了几遍。 这首歌一开始是朋友安利的,我当时没太在意。不是不屑,也不是排斥,单纯是觉得——喜好这件事太私密,他喜欢的,不一定适合我。直到去年草莓音乐节,听了一次现场。没有特别的震撼,但总觉得这首歌有点缠人,它总是贴在我耳朵边上罢了。 我老是卡在开头那段。那一小段吟唱,听起来不像在唱,像在挣扎着开口。我查了一下,应该是 Glitch或者是粒子合成的处理。每个字都像是被拖着出来的,不是音准的问题,是情绪卡在嗓子里,像一个人边想说话,边下意识地捂住自己的嘴,声音还是漏了出来,一下一下,很急,又很克制。 但唱到“无言劝了千万般”的时候,突然就顺了,像那个人终于不挣扎了,任由声音自己走完,歌声是在一寸寸被逼近的,那种唱着唱着,走进去了的感觉。在这种宗教神性和民俗象征混杂的意象场中,在绿母度心咒的背景音下,我突然想到帕斯卡尔那句话:“跪下,动动嘴唇祷告,然后你就会信”。我是从阿尔都塞那里看到的。他说,意识形态是在召唤人,不是因为你信才被召唤,是你被召唤,所以才逐渐成了信的人。 这首歌听上去不是为了讲什么,而是在演示一个过程,它让我脑子里出现一个画面:一个破碎的神像,和一个残破的人,神像没有回应,拜的人也不说话,只是不断地跪着,叩着,动作慢慢变形,变空。神像愈发的寂静,叩首愈发的虔诚,直到头破血流,直到气绝身亡后,他的尸体仍跪在那里不断地叩首。他不是因为信而跪下的,他是因为跪久了,就信了; 我不确定我是不是被这首歌拉住了。也不确定我是否站在某个“意义场”里。但我喜欢这种感觉,喜欢到忍不住要把这个瞬间去记录下来。 晚安! #兰若度母 #随笔 >>阅读更多



用户:阿咀

    这几天天太热,今早倒是凉快了许多。嘴里哼哼唧唧地吟唱着《越人歌》,顺势拐进了超市,撸了下猫,买了包烟,站在站台前看着4路车徐徐驶过。 司机背后站着个人在窗口倚着,怀中抱着一大束不认识的花,枝枝桠桠地花伸在玻璃旁,红成一片。我坐在后一个座位上,想着刚刚遇到的花狸。 屏幕上的文字伴随着光标的左移渐渐消失。车子突然停住了,司机冲我吼了两遍才发觉车内空空荡荡,无奈换乘出租调转车头向目的地狂奔。 等整理完清早工作的纷杂后,想起GPT4.5较为擅长写作,于是将想法输了进去,反复闻询后终于拿到一篇《狸奴记》 在这过程中,看着文字闪现,仿佛在用一只烧制得温润通透的天青釉杯,盛了一杯冰镇可乐,而气泡在釉光里的跳跃宛若时空短路时的花火; 《狸奴記》 城南小肆,有狸焉,斑如梨花,胸白足白,繫以朱繩。恒坐櫃上,神閒氣逸,雙眸清明,深似有情。 一日,客入肆購煙,見狸端坐,頗生喜愛之心,遂以手招之。狸凝視片刻,徐徐以頰相就,任其撫摩。俄而,狸忽雙爪搭客臂,俯首輕齧虎口,不傷不痛,如戲亦如訴。客意殊奇,問肆主故。主笑對曰:「此狸性剛,繫之防其逸走,亦避其與野狸爭鬥也。」 客去,回首視狸,狸亦凝目送之,情態若有所思。 吾感此狸頗有慧性,見人似解人情,心生欽愛,特誌於此,以記人狸一瞬之緣。 ChatGPT自述於春日 #AI,#Chat-GPT #随笔 #自言自语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