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亦非台

    【给所有身心成长灵性修行的人的信】 欢迎你来到这里。亲爱的旅人。 这里很特别,众生百态,淋漓尽致。 每个人在这里投掷着自己想表达和想吸引的。很少人关注灵性成长,因为大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 什么是灵性成长? 它不是神秘学,不是佛学,不是心理学,不是玄学…所有的“学”,只是我们触碰自己“内在世界”的术法。为的,是活成自己生命里的那份创造力,活力,以及“我值得”。 我想把自己的文字,犹如一颗颗种子,抛洒出去。撒在我来时的路上。 我愿我的文字,能犹如一双敬畏又温柔的手,弹唱那些渴望鸣唱的心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乐章,然而,大家都羞怯甚至缺乏勇气承认,自己是伟大的存有。 我愿我的文字,唤醒一段段向内走的旅程。在这条路上,每个人越来越爱自己,也越发真实与纳悦。 一起走走吗? >>阅读更多



用户:亦非台

    #感想 我在高铁上看了《生命的礼物:爱,死亡及存在的意义》。这是一本由一对老夫妻在女方癌症治疗后期,弥留之际,两人共同合著的一本书。事实上这本书的大部分是由男方,也就是留下来的那个人撰写的。我发现我也比较喜欢读他写的那个部分,可能生命状态不一样,文字的内容,它的能量的感触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的两夫妻都是有了很多著作的人。丈夫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妻子的是一个女性主义的学者。他们拥有65年的婚姻和70多年的相识的经历。 这本书触动我的地方并不仅仅是死亡这个部分。更多的是他们之间的和谐。 65年之漫长,难以想象。看过太多白头偕老的夫妻,事实上到了晚年的时候,只是老来伴罢了。大家彼此之间的耐心和包容早已不在,更不用谈及相濡以沫,举案齐眉。 我在字里行间里寻找他们和谐的秘密。一方面我发现也许是整个环境的因素,人跟人之间的能量争夺很少。夫妻之间并不太多的去争执对错。即使是在最终面对死亡的这个话题上,两人的观点不一致,但也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调整和面对。 妻子不止一次的谈到,原来生命不是自己的。这不是一个观点,这是她切身的一个感受。当她看到作为爱他的人多么热切的希望她能在这个人间多留哪怕一天的时候,这个感受就会徘徊不去。 而丈夫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提第1次体验到了自己那个完美的过去里面,其实是因为从来不曾真正的面对过失去。作为一个咨询师,很多的时候,其实没有真正的和那些痛失亲友的人能够切肤的共鸣,就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的体验过。 我被深深的触动,字里行间里的情,还有对恐惧的坦率。咨询师也是活生生的人类。当他成为一个失去挚爱的人,他也想自杀,他也一蹶不振。这人性的脆弱,就像吹过山谷的风,每个人都可能被这阵风吹的东倒西歪。 我也被深深的感动,感动于他最后的坦诚和接受。是否能够走出来,并不是一个去判断他是不是一个好咨询师的判断标准。因为本质上这就是生命里的一个故事,对于那个结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阅读更多



用户:亦非台

    小时候在游乐场的时候,看着热闹的人群,自己好像被排除在了这层热闹之外。 这种很特别的孤独感,长大之后时不时的会浮现。 而且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就好像身处一片信息和热闹的海洋,而心灵却越发的孤独起来。 人和人之间渴望亲密,渴望创造亲密的那种底层需求实时的涌现。 然而,怎么样谓之最为亲密呢? 很多人会迷失在性的接触当中。因为在这个过程里,那个亲密仿佛在负距离接触里就似乎诞生了。可是,之后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的冲突与碰撞,让更多的人理解到——这样是创造不了亲密的。 于是会更加的陷入一种更深的孤独,甚至是绝望里。 人们会感觉到自己和这个人世间大部分的东西其实是无法紧密的连接的,而想要与什么去连接,是每个人内在深处最大的渴望。 那我们究竟怎么去存在? 我们究竟如何去创造亲密呢? 很多人都知道,身体上的亲密和灵魂上的亲密是有巨大的差异性的。 灵魂的亲密它不仅仅是一种彼此欣赏,更多的是一种共鸣体系,这种共鸣让你觉得仿佛这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你,他非常的懂你,甚至来说他能提供出很多的精神素材让你与之去和弦。 这样带来的愉悦真的是无法体说。 这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幻想着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端,有自己的一个soulmate。 然而真相就是在我们的外面的世界,其实你永远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你永久的去共鸣的那么一个存在。 我们只有向内走,只有向里去看,才有机会。 真的存在主义孤独他是一定存在的,而一个人想要摆脱孤独,唯一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里面真实的丰满丰盛起来。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