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天才疯了(已婚富人)

    虽说在上海好几年了,却一直没有去过风情万种的武康路,无论是张爱玲钟爱的旗袍,还是百年洋房里坎坷无果的爱情,又或者是钱钟书笔下白墙黑瓦的弄堂,始终没有一个时刻能像今天这样,让我将记忆里的故事严丝合缝地在现实中找到了它的痕迹。 《上海女子图鉴》里说:“只有头顶有梧桐的地方才是上海”,果真,只有走过那些梧桐小马路,才能体会到老上海的灵魂:外面的世界熙熙攘攘,梧桐树下,却是一番岁月静好。 有人说,上海的一半浪漫在武康路上,高墙背后,梧桐深处,是穿着旗袍燕尾服的公子淑女,风情万种的街巷深处,是商业巨贾,是文人墨客,是巴金,是杜月笙,是宋庆龄,更是百转千回,让人欲罢不能的爱情故事。 张爱玲曾这样描述过武康大楼:“灰赭色流线型的大屋,像大得不可想象的火车,正冲着他轰隆隆地开过来,遮得日月无光”,它已不仅仅是一座静态凝固的建筑,而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标志,见证过太多风云人物的青春年华、和太多命运的浮浮沉沉,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背景板,是《色戒》的底调,是来去匆匆,人来人往的时代故事。 旗袍,摩登女郎,老旧弄堂,海派建筑,百年洋房,葱郁梧桐,风花雪月,爱恨情仇,走过这里,就明白了上海何以担得起一句“阅尽沧桑,在砖石的斑驳处和老旧生锈的铁窗间,上海始终有着最纯正的味道,和最深厚的底蕴”。 而无论是张爱玲笔下上海女人的风韵,还是王安忆笔下上海女人的飘摇,又或是金宇澄笔下上海女人的“心眼和算计”,都让人在路过这些市井弄堂的时候想到:她们曾用自己的一生为旧上海唱了一曲浮华旧梦的挽歌。她们香消玉殒,或悲或喜,岁月更迭,但是她们的故事依然千古绝唱,让这个城市不仅有了历史底蕴,更有了故事感。 >>阅读更多



用户:天才疯了(已婚富人)

    以前看《倚天屠龙记》的时候,光顾着看大起大落的江湖恩怨,看四女一男之间的拉扯与羁绊,近来重看,才留意到有些配角,同样很立体,很有看点。 比如小昭和杨不悔,看似没有红白玫瑰那样艳丽和高贵,但她们都清醒自持,内核稳定,知道自己要什么,便心无二念做了取舍,既做了选择,又能充分担起责任,是那种不耀眼却异常靠谱的熟女。 然而,让我最有代入感的却是周芷若,很多人说周芷若是金庸笔下最不讨喜的一个女性角色,自私阴狠,爱慕虚荣又不承认,明明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贪婪,却甩锅给灭绝。 其实,这确实是她的一部分,但她性格里的复杂、拧巴、贪婪和弱小,来回往复的犹豫,好强阴狠,又想做个世俗里的“好人”,这种种,让我觉得她身上的延展性最强,也觉得她多少有点遗憾,有一种来自于时运不齐的亏欠感。 赵敏一开局就是巅峰,智商情商都已经足够抵御江湖的恶,张无忌更像是她展现人格魅力的介质,她义无反顾,无论成与败,她都能问心无愧。 但是周芷若吧,她在价值观未定型前就遇到了让她迷糊的人,灭绝的生存体系是“以强霸弱”,但她对『好的社会评价』没有执念,所以她很自洽。 然而周芷若,她从小的教育和经历,『道德优势』更像是她行走江湖的盾牌,突然有一天,一个你仰赖的人对你说:“善良无用,你要不择手段成为强者,色诱你喜欢的人,不计一切夺回他手里的资源,光耀门楣,统一江湖…”这对一个十几岁刚出社会的女孩,这么大的心理负担,做与不做,都进退两难。 但是要说全是灭绝造成的吧,也不客观,毕竟杀害珠儿,嫁祸赵敏,意图加害谢逊,其实已经和灭绝的授意无关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周芷若本身的慕强心理,以及她是有爱慕虚荣之心的:她不仅要得到倚天屠龙的秘诀,她还要拿下张无忌,铲除情敌,赢了尊贵荣耀的赵敏,习得绝世武功,且依旧拥有『社会好名声』。 书里面有几处描写是这样的:周芷若和张无忌还有他手下一众人游历大都,看到赵敏一派富丽堂皇地和皇家同游大都,周芷若心里有几分艳羡又有几分无奈。 当时韩林儿像张无忌递了一句马屁:“明教大事一成,坐在这彩楼龙椅中的,便是你张教主了。那时候啊,教主做了皇帝,周姑娘便是皇后娘娘…” 周芷若什么反应?只见她“双颊晕红,含羞低头,但眉梢眼角显得不胜欢喜”,又听到张无忌绝无此意时,则脸色微变。 寥寥几句便已说透了周芷若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对权利和地位的渴望。 到了两人准备成婚,明教众人锣鼓喧天兵甲耀眼涌入城中,“周芷若骑在马上,跟张无忌并排前进,左顾右盼,觉得这番风光虽不及大都帝后游皇城华丽辉煌,却也颇足快慰平生。” 爱慕虚荣之心可见一斑。 所以,周芷若哪里是没有野心,与世无争的人啊。 只不过灭绝的命令让她借坡下驴,顺理成章地湮灭内心的『道德优势』。在东窗事发后还能以一句“我是被逼的”洗白过去。 对张无忌的爱也是,忽冷忽热,捉摸不定,好像情根深种,又好像都没有自己的野心重要,其实她真正要的一直都是“强大”:仔细看,她跟张无忌处的最稳定的时候,都是张无忌很强大,武力值悬殊,她对张无忌很敬仰的时候;而到后面,他俩磕磕绊绊,诡异难明的时候,都是张无忌显得不那么强大,而周芷若快速成长的时候。 我特别能理解她这种心理,幼时就生活在汉水之滨,母亲早亡,跟父亲相依为命靠打鱼为生,虽飘零却也心有所依,可是父亲也死了,跌跌撞撞进了社会,见了更大的世界,格局一步步变大,她发现强者是可以活得随心所欲的,她受够了身不由己的痛,受够了做不被尊重任人欺负的小师妹,弱小太可怕了,所以哪怕是牺牲爱情,也要做强者,成为人上人。 所以,后来看似是因为光明顶弃婚一事,周芷若对张无忌周边进行报复,但其实比起失去爱情的伤心,被遗弃和不被首选、以及被赵敏比下去的不甘才让她更愤恨难平。 只是,她多少还是让人有点唏嘘,原本平静安稳的一生,终究还是缺了一点运气,如果当年张三丰没送她去峨眉派,而是留她在武当山,今日种种,又或许大有不同,甚至都没赵敏什么事了。 我觉得金庸还是偏爱赵敏的,但是他又把周芷若当成真正的女主角来刻画,原著中,周芷若的结局共修改了三次,第二版是比较讨喜的,纵然失去了爱情,但是在她自己的道路里,她开始走一条上坡路,而那些贪婪和弱小,痛苦和拧巴,慕强和执念,终在她经历一番番得到又失去后,归于平和。 认识到“虽练就九阴白骨爪,却依然上不了高武界的牌桌;虽爱着张无忌,却依然拼不过有底气和魄力的赵敏”后,她终于学会跟自己的弱小和解:有些事情就是做不到啊…… 武力值虽可以速成,可到底还是要夯实底子;爱情虽可贵,张无忌终究不是她的终点,这些看似缺点运气的经历,恰恰成了她形成稳定内核的环境。 岁月于她多少有点亏欠感,可当她迷失又回归换来了醒悟后,属于她的人生,便将将开始。#假期 #追剧 >>阅读更多



用户:天才疯了(已婚富人)

    有人说艺术脱胎于两种心境-–太美了和太痛了。《金粉世家》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把“极致浪漫”和“残酷现实”这两种天然矛盾融合到了极点。 所有少女时期的梦,所有的浮华奢靡,所有的深情缱绻,在这部剧里都能看到,主角们的前半生美得像一场梦,满足了观众对爱情的所有幻想。 当家族衰落,爱情祛魅,一场大火烧过,空留繁华生成恨,一切回归现实和理性,那种切实的遗憾和惋惜,将观众的心捏得稀碎,就像主题曲里唱的那样“让心在灿烂中死去”。 “金燕西是真爱过冷清秋还是只是一时的新鲜感?”相信每个看过这部剧的人都会产生这个疑问。 单从电视剧来讲,金燕西始终都爱着冷清秋: 从落花胡同的惊魂一瞥,到花店的不期而遇,再到雨中的拼命追赶,从尼姑庵的背影照片,到众里寻她们千百度。 当她的国文老师,做她邻居,办诗社,送布匹、戏票、鞋子,葡萄藤上结出的百合花,拉横幅表白,直至向日葵花海中的约定、山间客房的私定终身,四姐力排众议促婚,终究她为他降落,终究清秋还是被金燕西俘获。 婚后的他们一开始还如胶似漆,但生活的浸泡还是不可避免地将他们照出了原形: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阶级门第的差距,始终让他们像两个站在河对岸的人,只能对望,却没办法流归一处,就像白秀珠说的那样:“有些东西啊,是改变不了的”。 金燕西的少爷做派并没有因为成了家而有所收敛,冷清秋的清高孤冷也并没有因为嫁入豪门而有所改变,他们都曾试图过改变对方,但是发现越用力越把对方推得远。 最后,他们劳燕分飞,金燕西放弃冷清秋,冷清秋也大梦初醒,决心自食其力。 金燕西看着枯萎了的百合花,失魂落魄又一脸茫然地说:“为什么她走了,我才想起来她全部的好”。 在电视剧的结局,金燕西在火车站紧紧拥抱住了冷清秋,我曾天真地以为峰回路转,上天又给了他们一次机会,但很快又发现这一切都是虚妄的,如同那支离破碎的婚姻。 金家彻底败了,金燕西走了,冷清秋也走了,曾经生离死别的恋人,带着遗憾与悔恨,随着南来北往的车轮,融入时代的洪流,走向各自的命运。 尽管凄美,但是电视剧还是美化了男女主角和他们之间的爱。 其实原著更贴合现实,原著里金燕西对冷清秋就是一时新鲜感和短暂的真情。 原著中的金燕西生长在脂粉堆里,身边都是白秀珠这样的名媛贵族小姐,还有像邱惜珍这样的交际花。 而清冷孤高、秀外慧中的冷清秋无疑是金燕西生活中的一抹新意,其实我特别理解他何以会刻骨铭心爱上冷清秋,因为别人求的谋的,他早就拥有了,他的人生尽善尽美,只是缺一点爱情的挑战,他的个性就是“凡我所要便要得到”。 也就是说金燕西因为冷清秋的与众不同而爱上了她,而冷清秋也因为这样一个出身名门、相貌俊美又“才华横溢”、且肯放下身段为她费尽心思的真情所感动,只可惜他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金燕西的思路很简单:“爱了便拿下,想要便得到”,至于得到后要怎么珍惜,他是从没有想过的。 而清秋呢,她出身平民,有着与所有普通女孩一样爱慕虚荣的小心思,也不可避免会为一些花团锦簇迷了眼,但是她想的就比较多一些:结了婚学业怎么办,自己的前途和事业怎么搞,会不会融入不了男方的大家庭,婚后要怎么跟公婆还有丈夫相处……但纵有万千思虑从心过,还是没抵挡住一个有颜有钱又情商高的人的追求。 当燕西打破了门第观念,成功的与清秋“赌书消得泼茶香”后,他便觉得索然无味,于是他依旧回归以前的生活,狐朋狗友满座,坐吃山空,这是清秋所不能接受的,阶级作风的不同使清秋想起了“齐大非偶”,她后悔当初草率地相信了燕西,也痛恨自己当时贪慕虚荣,轻易被俘获。她改变不了燕西,也不想彻底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此时的燕西,早就想不起来他当初是何等的爱清秋,又是怎么样费尽心思追求她,他也忽略了,清秋是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有尊严与骨气的女子,这些他当初欣赏的东西都在得到的那一刻变得不那么珍贵了。而对于燕西的喜好无常,放荡不羁,清秋选择反抗,她不能接受不爱她的燕西,也不原谅所托非人的自己,于是她想投湖自尽,但为了孩子,她坚强而痛苦的选择了活着。 她在信中提出主动离婚,以方便燕西日后另寻佳偶,她觉得齐大非偶,嫁入高门是一个错误。而燕西却如释重负,并无伤痛,心冷情绝可见一斑。 情感上的柔软,让女人天生比男人更容易自我束缚一些,就像清秋会舍不得孩子,但燕西在这件事上就狠心多了。 但《金粉世家》之所以能让人反复品味,还在于它的后半段给女性的独立自我留出了空间,纵然对爱情心灰意冷,对婚姻祛魅,但是这些都让女性走向了成长,抵达自己,白秀珠这样,冷清秋也是,她们不再甘心在金燕西的梦境里担当红白玫瑰的角色,一个独立清醒,一个倔强坚强,都离开了金燕西,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曾经无法接受金冷be,而今天,才明白了《金粉世家》的高明之处。#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阅读更多



用户:天才疯了(已婚富人)

    人们常说一句话——一下雪,西安就变成了长安,一夜雪,覆盖了城市里现代的痕迹,一阵风卷雪舞,勾画出十三朝古都的厚重。 住在上海这几年,我一直觉得,一下雨,上海的江南古韵就出来了,尤其是春雨,缠绵悠长,让整个江南都氤氲在一种诗意中。 周末来杭州这边玩,一路走在细雨中,才真正明白何以江南担得起那一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什么也没做,就是在西湖边上走了走,喝了一会茶,跟小姐妹唠唠嗑,然后就是——看雨。想起丰子恺在《山中避雨》中提到的一件趣事,说自己有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游玩,天突然下雨了,雨越下越大,刚开始觉得很扫兴,但是随着茶越冲越淡,心越来越静,看看人来人往,他竟觉得饶有趣味,可惜那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没办法同那两位女孩说明,只能听她们抱怨。 好快,我也已经到了,享受这样『无所事事』的一天的年纪。 没有任何『今天必须要做点什么』的负罪感,心安理得,允许自己偷得半日闲。 那种曾让人望而不得的松弛感,竟在这么一个赏花听雨、喝茶唠嗑的时间缝隙里体验到了。 也想起饶平如先生在《平如美棠》里回顾与妻子的一生,他说他跟妻子美棠曾住在一个板房里,一到下雨,狂风大作,窗户噼里啪啦地响,还伴有惊雷声。 他觉得很好玩,并不觉得艰苦,因为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野趣,是那种好房子里体会不到的诗意与惊喜。 采访者柴静觉得这种想法很有意思,就问他这种情况通常别人都会感叹“贫贱夫妻百事哀”,饶平如先生却淡淡地说道:“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域,什么人生,有些诗意的人,他看什么都是诗意的。” 嗐,想想也是,人这一生,风雨才是常态,与其苦闷万状,倒不如风吹哪页读哪页,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风雨中抱紧自由。 #周末愉快☀ #周末慢生活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