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风山人在
    临《今欲归帖》 没查原帖尺寸,用纸纵24.5。临了两遍,第一遍不太满意,第二遍用了较窄的纸,还是不太满意。就这样吧。 又见“一笔书”。从“言”字下半部到“别事”一笔而成,第二遍里写得这笔就算是翻车的案例了。而巨大的“憂”字倒是可以移动手位置的,不算一笔书。 本帖传为张芝作,实际也应为王献之手笔。还是那个结论,只有《秋凉平善帖》可认为是张芝(也是因为只传是他写的,没争议点)。以下列举几点论断: 1,张芝卒于献帝初平三年(192年),也即东汉末年,从字体演变史来说,没有确切证据发现有字字牵连的今草。只有字字独立,隶变的章草。所以张芝能写出《冠军帖》《二月八日帖》《终年帖》及《今欲归帖》,不符合历史事实。 2,张芝去世47年后,他的姊之孙索靖出世。也就是说符合古时笔法家传的一切因素。如张芝已划时代地于东汉末年即创立今草,那么到了索靖,不可能不学。而索靖最出名的传世作《月仪帖》《出师颂》却仍然还是章草体。再有,其著作《草书状》里亦点明“损之隶草,以崇简易,百官毕修,事业并丽”。隶草,说得很清楚了。 3,再从二王轶事来看,王羲之评钟张,“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王羲之这么评,则说明他是肯定见过并临习过钟张的很多墨迹的。但王羲之诸多草书帖里有类似一笔书,几字相连的狂草作品吗?没有。是他不想学吗?接着往下看。 4,张怀瓘《书议》中记载,王献之十五六岁时曾对其父说“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且法既不定,事贵变通,然古法亦局而执。”其中说得很清楚了,王献之分析了章草的缺点,建议其父改体为“草纵”,并直言古法局而执。所以,王羲之不是不想学,而是他那时还没有“草纵”。也就是所谓的张芝古法里根本就没有字字相连的草纵之体。即便在王羲之巅峰,他都没有转变,所以儿子才斗胆建议他改。 所以,基于以上四点,张芝时代是不可能出现“草纵”之体的尺牍类狂草以及一笔书的。而至于草纵之体以及一笔书是否是王献之原创,还是那个时代已经普遍流行,这点没有确切证据。只是因为现今传世作品中能见到的最早有此类草体的就是王献之,所以目前我们暂时这样认定。 5,至于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为什么可断为王献之手笔。很简单,多多精临大令草书法帖,自然心领神会其神韵如一。 原创勿转(包括截图)。谢谢。 百帖96/100。 #书法 #临帖 #临百帖 #草书 #今欲归帖 #王献之 >>阅读更多


用户:乐泉
    临习大观帖第十卷VS原帖 #毛笔练字 #草书#草书练习 #王献之#王献之 #二王#二王一路 >>阅读更多


用户:水母十口小土
    姜夔小楷 跋王献之保母帖1 #王献之#王献之 #姜夔#姜夔 #姜夔#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 >>阅读更多


用户:风山人在
    临献之《地黄汤帖》(明刻本) “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谢生未还,可尔。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也。” 据说是大令生前最后一帖。现在流行说法是把唐摹本按在大令头上(图4),但一眼是米芾临作,实在差明刻本太多。明刻本所依墨迹应是大令原作无疑。但是明刻本又怎么来的呢?实在想不通。但无论如何,该庆幸明刻本还存世! 当你感觉自己学书有所小成,甚至有点窃喜自得时,临临子敬吧,进入他的节奏里,你就明白差距还有多大[捂脸哭]。这用腕,这骨力,这筋道,这逸气,这风度。 “王者之息”。如是。 百帖95/100。 #书法 #临百帖 #临帖 #地黄汤帖 #王献之 >>阅读更多


用户:风山人在
    抄王献之《余杭帖》 举凡书家,唯有大令能写出静雅清逸,又法至毫颠。王之气息,不外如是。 所以,所以,在与其结字大概相同的情况下,想用笔出异而又试追其韵,还是很有心理压力的。虽说腕有点紧,但也算尽力了。 #书法 #草书 #王献之 #余杭帖 >>阅读更多


用户:风山人在
    临献之《江州帖》。 气息连绵不绝,倏忽变化,莫知所成。 25/100。 #书法 #草书 #临帖 #王献之 #临百帖 >>阅读更多


用户:sing soul
    看完了...最深刻两点: 1/书法两大派,大王内擫派和小王外拓派,出乎我意料的是小王派是主流。 2/中国书法史已经发生了两次的正反合周期,当前我们处于什么时代?正or反or合?看沃目前的作品,感觉他认为是在反的阶段!但最后看他对沈曾植的推崇,感觉是在合的阶段... >>阅读更多
沃兴华,中国书法史,王献之,王羲之,书法

用户:是你
    试着用三指单包执笔临摹了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献之 #毛笔字练习 #SoulReal书法 >>阅读更多


用户:风山人在
    对比下,枕腕写小王,还能写大。写张旭,完全没法。 #书法 #草书 #王献之 #张旭 >>阅读更多


用户:cutfish
    临《奉对帖》献之写给前妻郗道茂的信 王献之被逼与妻子离婚,迎娶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原文: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唯当绝气耳。 王献之行草书《奉对帖》,书于东晋太元元年(376),时年33岁写给其前妻郗道茂的信。东晋简文帝妹妹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一直暗恋献之,新安公主的丈夫桓济因谋杀叔父桓冲欲篡兵权失败被贬流放,之后新安公主顺势与其离婚。离婚后她就拜托哥哥简文帝向献之表达爱慕之意,献之无法抗拒,但不想抛弃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的妻子郗道茂,于是就用艾草烧伤自己的双脚声称残疾,不能娶公主。但新安公主表态不在乎,非他不嫁。郗家女只好离开王家,不久便郁郁而终。离婚后,献之伤心愧疚万分,386年,王献之病重,按照道家规矩,他要陈述身前的过失。至重病将亡时,有人问他这辈子有何得失,献之说到:“其他没有什么事,只是和郗家离婚,心里一直很愧疚。”王献之不久病逝,终年43岁。#书法 #王献之#写字丑 #情感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