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海飞丝儿

    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 >>阅读更多



用户:海飞丝儿

    男人三十岁以后应该多读马克思,而不是像女人一样满脑子问号和惊叹号。 能在soul上输出的内容只有史料皮,大部分内容甚至连娱乐至死都做不到,更多的是输出焦虑。所以,即便不能远离网络,也应该尽量避开屏显焦虑。 记得搬家的时候,父亲进屋看了一圈,没有说装修,也没有说家具,而是看着客厅的东墙转头对我说:你去买张毛主席的画像挂上。 父亲和母亲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对毛主席的感情很深,从我记事起,一共搬过两次家,毛主席的画像从未缺席。 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学习资源,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应该尽量把自己那些不能理解的事厘清,让自己能多一些理性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放得下,不要疑问也不要焦虑。 我们生长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观念会随着发展被解构,根本来不及重塑,做为底层,强调三观一致是没用的,因为你扛不住外作用力的冲击,只能向求大同存小异的方向谋求观念契合。 认清自己,不要迷茫,要坚强。 我一直认为同志关系是最理性最可靠的(此同志非彼同志),这种关系远比朋友关系更难得。它团结,坚韧,勇敢,向上,比同情和怜悯这些情感更能普遍化,给人带来深刻的反思,它诞生于苦难中,但不为苦难所引导,让人同时具有理性和感性的力量。——阿伦特 网络上时不时会传周邓的爱情,这就是爱情背后的支撑力量。 这不是一条瞬间,这是一种呼吁!#当代年轻人精神状态 >>阅读更多



用户:海飞丝儿

    记得小时候睡的就是这种火炕,冬天里最舒服的时候就是钻进暖暖和和被窝的那一刻,晚上睡不着,无以聊赖,就透过窗看外面的月光,树影,听听蛐蛐儿的叫声。 叫人觉得珍贵的东西不一定是永恒的,也可能是再也触摸不到的。 小时候和小伙伴们追逐打闹玩泥巴的时候,打死我也想不到,长大后我会拿着一种叫手机的东西,这东西几乎占了我生活和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但手机带来的快乐远不及甩向小伙伴的泥巴。 成长过程中,快乐是很难得的。 不抽烟,不喝酒算不上什么优点,因为这并不能使我感到快乐。在现实生活中,能带来快乐的人和事越来越少,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人总是单纯点好。 寻快乐和抛烦恼意思是一样的,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我选择抛烦恼。围绕在身边的已足够多,抛开一些,那些并不重要。 曾经有段时间,我迫切的想知道从自己出生到长大的那些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身边环境的巨大变化,未来会变成什么鬼样子。 喜欢读历史的朋友应该都有一个通识,那就是在过去寻找未来。所以,如果你身边有爱读历史的,一般都比较有智慧。这和智力和情商没什么关系,一个人读历史很可能是想从中找到自己所信仰的东西,这是觉悟了的表现,在人生大事上的抉择可以击败大半同阶段的人。 读历史就要求我们要抛开物质层面去看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然后用逻辑整理出来,这个就叫真理。而对真理的检验只有付出科学实践。历史一定是能读能用的,抓到核心就能推陈出新,寻找未来的答案就在这。 本来想说说人在变化过程中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最近看书看杂了,脑子里全是跳跃的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乃至于此。 >>阅读更多



用户:海飞丝儿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在普普通通的生活当中,遇事可以有选择,这是好的,是值得乐观的。也正是因为普普通通,有很多时候会感觉到无奈,甚至是迷茫无助。 在当下社会,围绕在大部分年轻人身边的话题:相亲,车房,考公,出国,阶层跃升等等,其中相亲可以说是最让年轻人焦虑了,其他的条件或多或少参杂在生活和工作中,情况不一。 而为什么相亲这件事最甚,应该是因为在相亲这件事上供人们可选择的余地不大,不相亲会伤害家人的感情,相亲了又会伤害自己的感情,看上去是很无奈的事情。 当社会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麻木和不忿时候,就说明大家有了同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共识,这是很可怕的。 既然已经成为了社会现象,就该对这种现象解说和解释了,但没人深究过形成年轻人这种焦虑的根本原因,这好像也有点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但都不想说。当然原因有很多,可以从很多种角度切入,就好比一个大线团,随便找个线头都能拽出来玩半天。 于我本人呢,碰到不理解或想不通的时候,就习惯用拨动时间线和样本扩充这种方法来找找观点和看法。回到问题:年轻人的这种焦虑是从哪里开始的? 回头看看血与火的革命年代和努力发展的时代,也就是父辈和祖父辈的一代人,他们年轻的时候,比较大的社会现象就是共同学习革命先进文化或者上山下乡运动(“同志”“同学”是很亲切的称呼,让人羡慕),晚点的到了父辈那一代,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下海经商。整个社会面貌很有精神,年轻人也很积极,大部分人都很自愿,不自愿的也没的选。苦,是有的,但大家都相信往前走有出路,相信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相信改革开放能让大家富起来,所以在吃苦的过程中有点挫折人们能安慰自己。 这些,目前大体上已经实现,但年轻人却焦虑起来了,哈哈哈,是不是有点搞笑,这也正是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孩子的矛盾爆发点,父母不理解现在社会发展的这么好,你们年轻人不仅是吃的饱而且是吃的好,不仅是穿的暖而且穿的个性,怎么就不能像父母一样,组织个家庭过日子?你们年轻人是不是要求的有点多了? 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即便是教育没有普及的年代,人们都能很敏感的意识到什么叫不公平。无论哪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做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都不怕吃苦,热血点的甚至不怕流血牺牲,他们只是缺一个理由,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理由,直白一点说就是为了什么。你说是为了家庭为了事业,那么这背后能给人带来多少幸福感和获得感呢?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新时代的宏大叙事已经不能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了,似乎有一种不可逆的力量在解构领导者提出的任何宏大叙事。这也许就是马克思提到的资产阶级产生的资本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来回捅刀。 聊到这,属实不敢再说下去,往下说就露骨了。 也不用总结了,因为这东西只能说一半。本来想聊聊上述方法中的样本扩充,尝试了一下,还是不能得到积极的思想,就把写的一大段删掉了。 让我们回归现实,告诉自己:要热爱自己的生活。生活空间还有,积极一点,乐观一点。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