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Missing Link

    何为禅定,禅定虽然也是在假的东西上进行修止,但是还必须用到这个rou身来进行反复参究,所以借假修真修的就是这个东西,应用屈原的一句话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呀,哎,何其难.....脱离这个人道 >>阅读更多



用户:Missing Link

    有觉有观再进一步: 有觉有观,内自欢喜,专其一心。无觉无观,三昧念喜,游于二禅。 由有觉有观的境界,再进一步证入内心无比喜悦。这不只是口头的高兴,而是看到一切众生、任何人,乃至冤家、仇人等,自己内心都是详和的;他们即使有错,也是值得怜悯的。慈祥是内心自然的流露。不是出于勉强的,所以菩萨“慈悲喜舍”中的喜很重要。不喜的状态久了,整个身体会僵化,气脉就不能通了。 这时“专其一心”,专在初禅所得的境界,“念持喜安”,保持能量不放射的状态。气停了,就是道家“无火之为炁”,渐渐的证到:无觉无观,三昧念喜,心中无比的喜悦。这个喜悦的境界就是“念”。此时证到二禅。 《增一阿含经》在三国东汉末年传入,这时佛法注重修持,佛法也很容易被接受,因为一修就有效果。当时西晋的文化相当高。如果佛教光靠学理进来,不一定被接受,但定力与神通一来,知识界不能不投降了。而现在学佛的人,哪里有神通!只有神经。如从禅定入手,就会有神通,个个都有,不足为奇。 无著菩萨一系下来,专讲唯识法相方面的修证,在这一套理论系统下,我们方才讲的,“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还在有寻有伺的境界里,还是在第六意识的状态中。到达“无寻有伺”时,才是这里所讲“无觉无观,三昧念喜,游于二禅”。心理思想,不再像电子般乱跳动,而进入无寻有伺的境界。可是此时还有境界存在,还没到无寻无伺地,还不到“无心”地,还早得很。“无心”谈何容易啊!如果我们认为万事过了不留意,就叫做“无心”,这样每个人都会。禅宗祖师说:“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隔一重关”。学禅宗,在见地上有莫大的好处,但在修证方面,却有莫大的流弊。凡事的利有弊,这也是一阴一阳的道理。 无复喜念,自守觉知身乐,诸贤圣常所求护喜念,游于三禅。 这里又起变化,到了三禅,心头的喜念没有了,守着一种境界——“觉知身乐”。身体内部所有的气机、气脉,每一个细胞、神经,都起了大变化。到了三禅境界,才有可能去除疾病。所以不要以为两腿一盘就是禅。能到达三禅,是要无量功德无量善心,慢慢熏修来的。在这以前,只能略微改善身体现状,做到少病而已。证入三禅后,看以前的欢喜境界,就如同凡夫一样。因为现在才达到至善的喜悦,这是圣贤的境界。 彼苦乐已灭,无复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 这时再进一步,证到没有苦,也没有乐;没有忧愁,更没有幽闷。大家要注意,到了苦乐已灭的境界,也还是“念”,所以接着说“护念清净”,身心内外一片,融化了,证到四禅境界。 ——摘自南怀瑾老师《如何修证佛法》第8讲 1、修持证果 2、初禅到四禅 这是佛的公子罗睺罗(佛俗世中的儿子罗睺罗尊者,后来年幼皈依佛释迦牟尼,然后教他观呼吸法门证的四禅境界),这是罗睺罗尊者的心得报告,四禅就脱离人道,人身体上的病痛就不会再发生了,这只是四果罗汉的功夫,还是小乘佛法,但是已经可以不来人世间,来去自由,想来也可以来,全看自己还有没有未了心事,去化解这些人世间的羁绊,所以大家时间还够不够?还在沉迷执着?虚荣心、攀比心、爱别离、在这个缺失的世界大家都很艰难,都在忍辱负重前行,摆在眼前的经典和方法不看,就在人事上折腾,赶紧修吧大家,修行不虚! >>阅读更多



用户:Missing Link

    讲到修证事相的问题,要特别提出小乘经典——“四阿含经”。中国佛教喜欢讲大乘,但真正中国的佛教,是融合大、小乘的;而且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后来的显教与密宗的修法,也都离不开这个原则。所以这次才特别抽出《增一阿含经》的“十念”要点来讲。隋唐以前,学佛修道证果者多,就是因为注重这方面的修持。十念当中,念“安般”最重要。“安般”的修证方法,于后汉时传入:大安般守意经,就是这一个时期由安世高翻译的。 现在继续上次罗睺罗所提出的报告,用安般守意的方法修持,到达不呼不吸的禅定境界。这里已将秘密告诉我们:一定要到达不呼不吸的状态,才能证入初禅。 选自南怀瑾老师《如何修证佛法》第8讲第一段 >>阅读更多



用户:Missing Link

    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佛说,就整个宇宙来讲,太空也还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在《楞严经》的前面,释迦牟尼佛曾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太空是如此渺小,整个太空还是幻想构成。换句话说,太空是属于“七大”的范围,是物理的东西,是唯心的心性所附属的一个现象。何况我们还是因缘所生法的,还是太空物质世界###中,地面上的爬虫,叫作人类,而这些名词都是我们脑子所构想出来的,所以也就更靠不住了。懂了吗?总之,太虚、太空还是一个幻境。何况我们这些学问,是这个太空里头的地球,地球里头的世界,世界里头的爬虫,这些爬虫叫人,人的脑子里头所构成的幻想而已。所以“皆是众生妄心计度”,说得好听叫推理,不好听就是估计、猜猜而已。 ——摘自南怀瑾老师《如何修证佛法》第四讲 >>阅读更多



用户:Missing Link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魇,自作沉孽。 >>阅读更多



用户:Missing Link

    舍于分别菩提之见...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诸愿故;不入是菩提,无贪著故;顺是菩提,顺于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虚空故;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维摩经 #维摩诘经 >>阅读更多



用户:Missing Link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惟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圆觉经辨音菩萨章为我们询问本师释迦牟尼的25种修习禅定的方法,如何借假修真,在观想上如何分辨自己是以何种境界进行修习的,大家可以去印照自身目前的修习方法进行修正,随顺自心得大自在,共修共勉之🙏 >>阅读更多



用户:Missing Link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有贪欲故。 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消灭。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 依止大涅槃,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圆觉经 >>阅读更多



用户:Missing Link

    真理之路只有两种错误:其一,半途而废。其二,从未开始!修行不虚,人生短短几十年,加快前进的步伐吧大家,别再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了,四圣谛,六度、八正道,都是修行的法门,行正信,端正人生态度,跳出这个束缚大家的时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