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知识分子想把才华变现,主要有三种渠道:第一种是考科举。这也是大多数读书人的诉求,学而优则仕嘛;第二种是做幕僚/门客。地方官也好,有名望的大家族也好,他们需要养一堆幕僚给自个出谋划策;第三种当教书先生,约等于古代的教培或是私立学校老师。这三种为知识买单的客户分别是:皇帝、地方官或有名望之人、以及期待孩子将来都走前两条路的父母。如果这三种人都没给你买单,那要注意了,你的满腹才华很可能要打个问号了?
扎根原始、扎根本质、对二次加工的东西有戒备心(尽管加工完的东西读起来轻松容易),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底层信念系统的自然折射。
知识是手段不是目的,靠技术吃饭是底层人的认知,是打工思维,真想混好要研究人性。不需要自己牛叉,只需要找到牛叉的人,然后跟在他们后面混就行了。换句话讲,不管学啥专业,最核心的部分是拿下客户,而不是学什么具体技术,人是最值钱的部分啊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