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白濑玲

    我真的是想不明白,有些家长怎么说话这么离谱的,做个家访,门都没进,开始问校长是谁,副校长是谁,校长是不是要退休了,之后谁做校长?完事了当你全天有空微信消息自己不看还要来小窗私聊这个私聊那个,我选择直接装死,跟她说了连句谢谢也没有。家访跟她说了现在一年级注重口头表达能力,不用一直让小孩写东西默东西,还要在那里强调笔头作业,怪不得你家小孩连拼音都不敢拼,怕拼错,真不是没有理由的。从头到尾就强调家里都能教,就是拼音学不会,那你都能教你还让她来上学干嘛?我还得夸你真牛逼是吗?教还教错的。自我感觉良好的不行,实际上也就那个非常一般。还说什么一定会准备东西,你的东西我可不敢收,我怕收了我直接被你害死,快爬,受不了了,真的几把。 >>阅读更多



用户:白濑玲

    我们的李洱兄,在以此为笔名写作的那天起,他的同音兄弟李耳就牢牢上身,誓把李洱变李耳。待看到李洱新作《应物兄》中“我们的应物兄”额头上有三条横向的自出生便有的皱纹时,不由会心而笑。 他是天生的小说家,天生的小说家总是处于庄生梦蝶的幻象之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小说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天入地、自由无碍。而读者,或者说听众,虽然明知他的故事虚实难辨,却又为其中的趣味和意义所吸引。李洱的天赋在于他能够提取生活和时代内部最核心的意象,让听到或读到的人如醍醐灌顶,突然意识到某种致命的真相。真相,即,石榴树上结樱桃,或,花腔。 李洱一定是结构/解构了某个高尚人物和某个正在发生的事件,或讲完一个揉四海八荒于滴水之中的精彩故事,而为之得意忘形,踌躇四顾。他像极了一个孩子,痴迷于游戏,会因解开一个环套弹上一个玻璃球而觉得自己得到了全世界。刹那间,复杂溢生轻盈,沉重化为品味,山河辽阔,万物皆有光。因了这轻盈和辽阔,一切有了距离,有了审美和审视的可能。#现代文学 #李洱 >>阅读更多



用户:白濑玲

    推荐一下2018长篇力作,李洱的《应物兄》,基本预定下一届茅盾文学奖一个席位。 >>阅读更多



用户:白濑玲

    有句话叫“做mad死路一条”,现在来看,在这样一个市场下,在某几个最大能力是口胡的动画区up可以吃饱喝足的情况下,做真正高质量的翻译采访,漫评,书评也是死路一条(顺带着anitama每月的作画mad也看不到了(•̩̩̩̩_•̩̩̩̩))#新人报道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