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涅槃重生

     人厚道,老天帮 要道德品性是评价人的决定性因素,高尚 品德能助人成功。强者需长远思虑,保持内心 纯净,强化能力。厚道之人以真诚为贵,不要 小聪明,吃亏后终获豁然开朗。厚道人品高 尚,善良宽容,得上天助,人生如虎添翼。 古语有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对待一个人的评价,决定性因素都是在道德 上,并不是在能力上。 古语有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对待一个人的评价,决定性因素都是在道德上,并不是在能力上。 可以说只要拥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品行,就算一个人的天赋比较贫瘠,也是能够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的。 最后,在这个竞争力愈演愈烈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内心的一片纯净之地,让自己的道路走得更稳,更远,脚踏实地地去取得成功。 真正的强者,都有长远思虑 一个人,若是没有长远的思虑和见识,老是让自己在那些没有价值的事情上去钻牛角尖,久而久之,就容易让自己变成一只井底之蛙。 这样的做事风格,也许一开始能让你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可在长远的角度上来看,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一个人,要有长远思虑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清楚自己的目标,结合自己对未来的发展的预测,让自己有着一个阶段性的追求,保证自己走的路没有错误。 因为自己确定自己走的道路上正确的,那么即便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自己的内心也能够保持淡定自若。 毕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让自己遇到一些麻烦和挑战,与其让自己的内心既担忧,又焦虑,不如让自己强大内心,踏实地走下去。 而且在对自己目标有坚定的信念的时候,我们不光可以逐渐强化自己的能力,也能够让自己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获得更强大的内心。 周扬说: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这两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真正的强者,是不会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路上,让自己的内心被欲望和野心侵蚀,慢慢地失去自己的品德的。 并且我们一定有理由相信,那些真正厚道的人,从来不认为精明的一个优点,更不会让自己见缝插针地耍小聪明。 因为小聪明虽然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智慧一些,在刚开始的时候能够让自己过得风光一些 ,可这些表面上的荣耀,是不能通过长时间的考验的。 或许很多时候,厚道的人会让自己多少吃一些亏,更是会委屈自己,成全他人,可只要渡过了这一时期,就会让自己的人生豁然开朗。 厚道之人,以真诚为贵 《庄子》中提到: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与人交往,哪怕关系淡如水,也会用自己最大的真诚去对待对方,在各个方面必然是会讲究诚信和宽容的。 说白了,一个人真正厚道的人,从来都不屑于玩虚情假意这一套,也懒得让自己花心思去玩心机和城府。 并且厚道的人,对待人际关系都喜欢随心一点,万事随性而动,不让自己遮遮掩掩的。 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珍贵的真诚,让上头感受到自己的厚道。 最后,通过自己高尚的品德来获得别人发自内心地认可和尊崇,靠自己对待他人的大方利落来得到别人的喜爱。 这样一来,才能让自己靠着真诚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心朋友。 哪怕在前期会让自己有点吃亏,常常都让自己掉入套路的陷阱里,对这个世界倍感无奈。 可只要自己能够在困境之中仍旧保持自己的真诚,终是可以让自己寻找到那个志同道合的人。 并且自己也可以最做到在人际关系之中,真正的问心无愧,就算别人觉得这样的自己很傻,但自己却能没有遗憾。 所以说,真正的强者,都是以真诚为贵的,毕竟以自己的真诚换来的友谊,是最有利于自己,也是最长远,最真挚的。 如此,就算是上天,也能够被自身的真诚打动,成为自己的朋友。 厚道之人,天必助之 厚道的人,是一定有着高尚的人品的。 好的人品就在于从来不让自己做妨碍别人的未来,伤害别人的身心,占取别人的利益的事情。 然后,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安安稳稳地去做事做人,过上自己岁月静好的人生。 毕竟,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无愧于他人,就不会让别人抓住着的漏洞和错处,把自己拿捏在手里了。 所以,厚道之人,一定是心地十分善良的人,对待别人有着宽阔的心胸,从来不会斤斤计较,更不会睚眦必报。 就算自己到手的利益都让别人抢走了,他们都不会觉得非常恼怒,始终能保持着自己内心的平静。 因为他们始终记得,得饶人处且饶人,更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就像莎士比亚说的这句话: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所以,能够容忍眼前的屈辱和不堪,不让自己的心胸因为利益而变得狭隘,就能过得到上天的恩赐。 而一旦有了上天的帮助,本就品德高尚的人,在自己的人生之中,可谓是如虎添翼了。 即使还是会像别人一样遇到逆境,但终是可以让自己和灾难擦肩而过,不让自己受到任何的伤害。 如此,能够做一个厚道的人,是一定可以打动上天,得到上天的帮助的。 >>阅读更多



用户:涅槃重生

    觉醒之人,必经这三道“天雷”,历尽磨难,否极泰来 能在35岁左右觉醒的人,皆是善根福报极为深厚之人。 35岁左右觉醒也是最佳的年纪,因为到了这个年纪,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的那个样子。 如果你真的是觉得老天不公平,让你吃了很多亏,受了很多罪,让你遭遇病痛的折磨,陷于经济的窘迫,生活力不从心, 其实这可能是老天在考验你,这是为了让你敬畏因果,明白因果轮回对自己带来的反噬, 上苍使你在前半生历经诸多苦难挫折,饱尝情劫,令你看穿这世间的冷暖,人性的丑恶,实则是为让你早日觉醒。 一个人从懵懂到觉醒,都要经过这三道“天雷”,这三道“天雷”将道道劈在你未开的智慧上,让你历尽磨难,最终否极泰来。 02 第一道天雷:破情执,破你对各种情感的期待和依赖 首先就是让你遭遇感情的磨难,让你痛不欲生,让你不执着于儿女情长,最终打破情关。 如果你以前总是以一副傻白甜的姿态,那么你就会经历这一劫。此刻会出现那么一个人,在你人生最关键的时刻,给你重重的一击,让你看到人性最无下限的一面。 然后你身边的一些原以为最亲近、最懂你的人,他们的反应会让你撕心裂肺, 你的深情会被辜负,你的善良会被踩在脚下,你的三观被震碎。你会跌进人生的最低谷,感觉生无所望。 然而这一关教会你两件事,你若悟道,便可瞬间超越。 首先,只有不依赖别人和情感的人,你才能变得强大。其次,只有不纠结道德和情感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这样会让你更加洞悉人心人性,从而放弃小我执念,重塑自我,进而一步步涅槃重生,破茧成蝶。 03 第二道天雷:破愚痴,破你颠倒人生的低级活法 如果你破除了对别人毫无底线的依赖和期待的话,那你就将进入到这一关。 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早就变成了行尸走肉,他们的躯壳在不断重复着相同的日子,两点或三点一线的走来走去,永不改变。 不仅如此,他们还靠后悔过去和焦虑未来来不断折磨和内耗着自己,这种温水煮青蛙般的活法,不知耗尽了多少人本该精彩的一生。 如果此时一道天雷让他们惊醒,哪怕是劫难,其实都是幸运,因为这道天雷只想让他们觉醒。 觉醒后的你仿若获得新生,你不再畏惧他人对你的言说与对待,你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拥有了独立自主的人格。 你不再去和他人攀比,也不再执意求得他人的认可,你会尊重自己的想法,依循自己的良知指引去生活,你的生活将愈发简单,愈发清净,愈发简单惬意。 你不再有自卑,而会更加自信,不会再因他人的一句话就去否定自己,你的内心愈发平和,也愈发强大。  04 第三道天雷,破你对真假、是非、对错的无知与坚持 如来说,“你跳不出这个世界,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它,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越了”。这也是普通人最难破的一道关, 古语有言,“境随心转”,当你能够站在上帝的视角看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 所有的好坏善恶、真假对错等等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只要换个人,换个角度,结论也会随之而改变。 正如霍金所说,“或许我们都只是生活在电脑程序里的一组代码而已”。 首先,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给你任何限制,你生来圆满而自由,一切的阻碍和限制都是你自己设下的,只要你愿意放下,你便可以瞬间超越。 其次,无谓是非对错、真假与面子,只要不伤害到别人,你想怎么样都可以。那些习惯的、世俗的、大家认为要这样那样的,都是他们认知的局限和狭隘的设定。 一旦你真正能够超越,就没必要在意和跟随。你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 你可以无所不在,更可以无所不是,因为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标准,而且一切都不存在。 结语 从古至今,一个强者的出现,必受天魔,老天要给强大的人各种磨难,抹掉你的自私自立,抹掉你的心胸狭隘,抹掉你的恶念邪念,所以能量越大的人,磨难就会越深。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其实老天这是在帮你,让你爬得更高,走得更远,让你心怀天下苍生,这都是提前的考验,你一定要经受得起。 最后让你明白,你只来这个世界一次,一定不能让自己虚行。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你只拥有现在,你要从现在开始马上改变。 所有的事,不快乐的就可以马上停止,因为你所做的所有事情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延续和忍受,而是为让自己快乐。 >>阅读更多



用户:涅槃重生

    人间清醒的16句话: 1、有人十元温饱,有人夜店撒钱,大千世界,谁是蝼蚁,谁又为一口饭苟且偷生,不要眼眶一红就觉得人生不值得。十年前,你的亲戚根据你父母的收入来对待你;十年后,他们会根据你的收入对待你的父母和孩子。三代人总有一代人要努力,要么你吃苦,要么孩子吃苦,要么你的父母还要继续为你吃苦。你要知道,成年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钱能治愈一切自卑与疾苦,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2、很多人把“福”理解为房子多、车子多、钱多,其实那些都是债。福应该是少,心事少,欲望少,坎坷少。无病、无痛、无灾就是福。如果你心眼好,又有德行,那你一定有福报,如果福报依然发不了财,请不要疑惑,你的福报都转化成了健康的身体,平安的日子,温暖的家庭和有良德的子孙。 3、你在意了谁的想法,你会被谁左右你的生活,要走的人留不住,装睡的人叫不醒,不喜欢你的人感动不了。那个离开你的人,永远不要原谅,他离开你的瞬间,必定做了权衡,离开你,他得到的好处最大。 4、所谓见过世面,不是去过某些高档场所,穿过什么大牌衣服,或者去过某个地方旅游,而是当人性在你面前徐徐展开,当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在你面前暴露,你却如此宁静与坦然,因为你早已体会人生的百态。见天地之道,阅众生之相。世面就是世界的每一面,见过最好的,且不以物喜,知晓最坏的,且不以己悲。乱花渐欲,不坠青云志,腹有诗书,不夸夸奇谈,见过世界的光明与阴暗,体会过人性的复杂多变和喜怒无常,能做到不急不躁,风轻云淡,和光同尘,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5、珍惜每一次相遇,因为每一个遇见都是命中注定。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感恩这段缘分。 6、谁都靠不住,除非你有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现实,你没有价值的时候,愿意帮助你的人几乎为零,不要拿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不要借助别人的屋檐,要学会为自己撑伞。你若选择退缩,没人替你前行,唯有自身有价值才能抵御一切风险。愿你我都能掌好人生的舵,不惧风雨自在从容!现实就是你有用怎么都行,如果你没有任何价值就别奢望别人拿你当宝似的,悄悄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7、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心有山水不造作,静而不争远是非,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 8、父母健在,说明你的福报很大,很多人不知道,表面上看,我们是在孝顺父母,其实,是父母在给我们机会,让我们积功累德,去消受我们的苦难。常回家看看,好好孝顺父母,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心人。 9、命运会刁难一个人,但压垮一个人的是自己。人生的过程就是遗憾和希望交织,你要从容面对。不要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拿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光鲜做比较。 10、如果你试图教会一头猪去做人,猪累,你更累。正所谓,横财不富穷人命,妙药难医冤孽病,烫死猪、翻咸鱼、雕朽木、扶烂泥,都是不规矩。一定要记住,医逢信者但可救,道遇无名枉费心,甘露不润无根草,妙法只渡有缘人。 11、只要你保持冷静,崩溃的就是别人。对狂妄的人不生气,他就觉得索然无味;对挑衅的人不生气,他会见证你的坚定不可摧;对无理的人不生气,他会感受到自己的野蛮;你的平静,是你最强大的力量,不生气是你最深的智慧。控制好情绪,才能控制人生,克制情绪,不动于气,自然安定,是为至善,也赢了人生。 12、少跟自家孩子生气吧,因为今生的缘分,也就是那么几十年,最亲密的时候一双手都能数过来。孩子投胎到你家,他们的到来不仅是家庭的延续,更是一段跨越生死轮回的缘分。是上天派来抚慰父母的天使,让平淡的日子不再枯燥,充满乐趣。不管是恩赐,还是劫难,都是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13、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晒太阳、冥想、接触自然、运动、早点睡觉、不看手机、收拾房间、扔东西、买新东西丢旧东西、香氛、蜡烛、干净、鲜花,都是能促进你能量恢复的。不喜欢的东西就扔掉,讨厌的人就拉黑,不开心的时候就睡一觉,看腻的照片就删掉,饿了就去吃喜欢的食物,这辈子最大的负能量就是优柔寡断和自讨苦吃。 14、我这辈子没见过一个坏人变好过,坏人是不会改好的,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是坏人。你以为只要忍气吞声俯首贴耳,坏人就会放过你,这根本不可能,坏人之所以坏,在于他们残忍冷酷,得寸进尺,你的泪水与顺从,只会激发他更加嚣张的邪恶心理。 15、磨你的心智,是为了你以后不管遇见任何人和事,都能稳如泰山;磨你的财运,是为了让你以后不贪,不利欲熏心;磨你的情关,是为了让你放下执念,看开看淡。 16、真正能扛住大财的人,一定都是过了情关的人。财富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开始因情散财,过情关,不单是从受伤中走出来,就算过了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只是经历,经历不等于修行。 >>阅读更多



用户:涅槃重生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到底指什么?一、大环境。 基本环境选择的是监狱,这是一个具有典型的高压、强权、等级制度明确等特征缩小版社会,或者说,作者将社会规则简单化之后收束到这个典型的场景,将社会规则符号化成为"体制化",从而用高压社会规则下不同人的反应、选择和结果来表达观点。 二、人群分类。 1、规则的执行者和尾随者。 这一类型中有两类人。第一类毫无疑问是规则的执行者,具体人群是以监狱长和狱警。他们获得规则的一定授权,利用规则的漏洞谋取私利,却不得不向更高级的规则所屈服。 第二类人是尾随执行者的犯人,他们与执行者保持良好关系,协助管理犯人,在此过程中狐假虎威。 2、游离的观察者。 这是一个特殊的角色,也是唯一的角色﹣﹣瑞德,这是作者的一定投影,他属于这座监狱却又不属于座监狱,他知晓一切且有一定的超乎想象的能力,他更是一个近乎全能的观察者、叙述者和记录者。 3、执著的反叛者。 反叛者有两个,安迪是一个,他因为冤案,从令人艳羡的银行家直接滑落到重刑犯,而这次滑落对他本人来说却好像没有造成太多的影响,在狱中他照样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混的风生水起、可以利用自己对规则的熟悉达成目的、可以用小锤子追寻自由。这是作者希望的寄托。 第二个是年轻的转狱者,由于他的无知、无用(对于执行者)和可能的利益侵害,他死于规则的漏洞。 4、依附于规则的被驯服者。 这一类的典型是布鲁克,足够长的刑期给了他太充足的适应时间,让他从开始的想要反抗到放弃反抗到适应到依附,最终他的结局是脱离后自杀。但是这个角色背后的故事﹣﹣从开始到自杀的过程是一个人被规则驯化的过程。这一类型的人是作者的绝望。 三、无结果的救赎。 1、规则之下的人生百态。 一个典型的特殊场景里不同典型人物的不同选择和结果,通过交叉展现来进行对比,从而展现出人的坚韧和对希望的渴求。 但其实所有人都没有得到救赎。 2、自以为是的希望。 首先,解剖一下安迪 年少有为的精英:银行家,具有高超的财务管理能力,学识丰沛,具有完整的自我世界,审美能力强,有恒心和毅力,自律。 把这些特征摆出来,我问一下各位:你们有这个能力么? 如果没有,那么你们就没有希望,也得不到救赎-﹣因为这代表希望的救赎给的是美国的精英白人。 其次,救赎的代价被刻意的轻视或者无视了。 请问各位能做到连续二十年用很拙劣的设备开凿出500码(457.2米)可以容人通过的通道吗? 这里面包括通晓地形、计算工程量、持续不懈的开凿、伪装不被发现、渣土的清运等等方面。 请问各位自问谁能做到?再算算这其中的时间、精力、体力、运气等等成本,你们觉得自由是那么好得到的么? 然后,看似自由的放逐。 结局好像是完美的﹣﹣我们看到了获得自由的安迪与瑞德在海滨相会。但是做个简单的对比﹣﹣一个精英银行家用二十年的自由来获得自我放逐。 你还觉得这是救赎吗? 我换个叙述方式:一个人因为冤案被判长期监禁,他用二十年的时间越狱成功成为越狱犯,然后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苟延残喘。 谁觉得这是救赎?你需要这样的救赎吗? 最后,自戕式的自由。 影片中的死亡并不多,但很有意义:无知的反抗者死于维护利益的执行者、依附于规则的被驯化者死于自杀。但还有一起死亡,是欢乐的一﹣安迪的死亡。 不同于前两者的物质性消灭,安迪的自由本质上是自我放逐,这恰恰意味着社会性死亡。 看起来是希望与自由,其实是绝望与自尽。 3、救赎是过程而非结果。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自由与希望,讲的是救赎,但无人自由,希望泯灭﹣﹣肖申克的救赎中无人得救。 我们都希望能得到一个结果,更希望得到一个正向的结果,还希望这个结果如我们所想,但这不可能。 社会这个大故事里,想要绝对的自由只能离群索居,也就是自我放逐﹣﹣而这并不是希望,而是去社会化。但令人悲哀的现实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离不开这个社会,我们担心的、抱怨的、想要的不过是在这个体制里获得更好、更多的东西。 无论在故事里还是现实社会里,都无人被救赎。我们看这个所谓"救赎"的过程和看似"被救赎"的结果,然后找到其中的矛盾,反思实际生活,这就是一种救赎﹣﹣这种救赎无法给你绝对的自由,但是它使你读懂悲剧。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明确说,所谓救赎就是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我们思考的过程,这是一部被美好覆盖的悲剧,求而不得也说不上励志,但它至少撕破了希望与自由的面纱,让你看到美好背后的东西。 最后,我唯一认同无争议的一点:能对你施加救赎的只能是你自己。 无论在电影中还是在现实中,自由、希望、救赎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主体只能是自己。 >>阅读更多



用户:涅槃重生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改编自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的经典电影,可惜生不逢时,偏偏遇到了卡神的《泰坦尼克号》,最终在对奥斯卡小金人的角逐中败下阵来,但并未遮蔽这部影片的光芒,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一部电影能撼动它在影史的地位! 该片豆瓣9.7分,获得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中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项提名,2015年,因“文化、历史和美学领域的显著成就”,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影片登记表。 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中二三十年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作为和因为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 影片中台词非常经典,每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读懂更能受用一生。 第一句:“监狱的围墙有点滑稽:首先你恨它们,然后你习惯它们,等足够的时间过去之后,你会依赖它们。这就是体制化。”,这句话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因为我们很多人就是体制所束缚。 第二句:“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这句话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人对自由的追求和渴望,提醒我们珍惜自由,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三句:“希望是件危险的事,希望能叫人发疯。”这是在安迪首次向瑞德透露他想要挖地道逃狱时,瑞德警告他的话语。瑞德经历过多次假释失败,对希望感到绝望,认为希望只会带来失望和痛苦。 第四句:“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是瑞德对体制化的描述,反映了人们在长时间受到某种环境的限制后,会逐渐适应并依赖这种环境。 第五句:“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安迪在广播室播放莫扎特的音乐时,对众人说的这句话,强调了希望的力量,即使身体被囚禁,内心的希望也能让我们保持自由。 第六句:“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这是安迪对瑞德说的,用来比喻自己和像自己一样渴望自由的人,即使身体被囚禁,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也永不磨灭。安迪再次强调自由的价值,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和梦想。 第七句:“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永不消逝。”这句是安迪在雨中张开双臂,感受自由的那一刻说的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希望的美好和永恒。 第八句:“安迪在监狱里度过了十九年,这十九年他一直在挖那条地道,但他挖的不仅仅是通向外面的路,他挖的是对自己、对生活的救赎之路。”这是对安迪长时间挖地道的总结,表现了他对自由和生活的执着追求。 第九句:“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不能安坐或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这是瑞德在假释成功后,对自由的感慨,表达了他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激动。 第十句:“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沟通,让他明白我现在的心情,但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这垂老之躯。”瑞德在假释审查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第十一句:“改过自新?这是个狗屁不通的词。你盖章吧,老弟。别再浪费我的时间。告诉你一句,我一点也不在乎。”这是瑞德在多次假释失败后,对假释官的愤怒和绝望,表现了他对体制化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第十二句:“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安迪鼓励瑞德不要放弃希望,要积极地面对生活,选择生存而不是死亡。 第十三句:“监狱里的日子很难熬,但有了朋友,一切就变得容易多了。”安迪与瑞德建立深厚友谊后,对瑞德说的这句话,强调了友谊在困境中的重要性。 第十四句:“在这个世界,不是用石头围起来的地方才是监狱,用石头围住的地方,心在里面才是监狱。”安迪告诉瑞德,真正的监狱不是由石头围成的,而是由内心的束缚和限制构成的。 第十五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监狱,只是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这是对体制化现象的进一步阐释,指出人们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自我设限,不愿意面对真实的世界。 第十六句:“有些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辉,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狱,也无法长久地将他围困。”这是瑞德在回忆安迪时说的话,表达了对安迪的敬佩和对自由的向往。 第十七句:“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不能安坐或思考,我想要出去,我希望我可以成功,跨越边界,到我想去的地方。”瑞德在假释成功后,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第十八句:“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安迪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的真谛,他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瑞德和其他狱友。 第十九句:“记住,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这是影片结尾时瑞德对观众的寄语,也是对整个电影主题的总结,强调了希望的力量和美好。 >>阅读更多



用户:涅槃重生

    庄子之道:真正悟道的人,有三种境界,汇聚天下之美 讲述修道之人的内心境界,包括朴素无华的内心、纯净无杂的心境、淡然本色的境界和广阔无垠的内心。提醒人们在喧器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然,追求内心的修为与成长。 漫步于南京鸡鸣寺的古道上,抬头间,一副对联映入眼帘:“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这句话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探寻内心修为的道路。 1、悟道之人的内心境界 庄子在《天道》中曾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这句话道出了真正修道之人的内心境界。 他们的内心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虽外表朴素无华,却内蕴光华,汇聚了天下之美。 真正悟道的人,他们是大智若愚、和光同尘的存在。 他们或许外表平凡,但内心却充满了智慧与光芒,不受外物所扰,心境淡然,已然达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2、朴素无杂的境界 孔子在《论语》中提及的“素”,便是一种纯净无杂的心境。 如同一张白纸,毫无瑕疵,随时保持清澈透明。 这种心境,需要摒弃一切杂念,回归本真,正如六祖慧能所说的“不思善,不思恶”,方能淡然无极。 在纷杂的世界里,人们往往被各种欲望和诱惑所困扰。 其实,应该成为一块拒绝被雕刻的“原木”,保持人性中那份单纯、善良和朴素。 不要让后天的雕饰破坏了我们自然的本质,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美好。 3、淡然本色的境界 曾经有一位皇帝想要修缮寺庙,他找来了两组人员:一组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与画师,另一组则是几个和尚。 工匠们用各种颜料将寺庙装饰得光彩夺目,而和尚们却只是简单地将寺庙擦拭干净,恢复了其原本的面貌。 皇帝看到后深受感动,因为和尚们所展现的朴素与淡然,远比任何装饰都更加庄严与美丽。 这正如我们内心的修整一样,除去浮华,回归宁静淡然,我们的内心变得庄严而美丽。 大浪淘沙,沙尽之时始见金。 在经历过世事的洗礼后,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本色的可贵。 4、广阔无垠的境界 佛经中有六如之说,一如深溪虎,一如大海龙,一如高柳蝉,一如巫峡猿,一如兰亭鹤,一如潇湘雁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心境。 真正修行人的心境,宛如一块璞玉,晶莹剔透;又如一方原木,质朴深沉;更如空旷的山谷,回音萦绕。 他们的内心既有冰雪消融的温暖,又有高山的稳重与朴素,还有山谷的广阔与深邃。 老子也曾对“至人”的心境做过三个诗意的比喻:涣兮、敦兮、旷兮。 这三个词分别代表了至人内心的三种境界——朴素无华、淡然本色、广阔无垠。 这些境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 真正修道有成的人,他们的心境如同大海一般深邃与广阔。 他们能够以恬淡为美,以朴素为真,汇聚天下之美于一身。 内心充满了智慧与力量,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困境。 结束语: 世界是喧嚣的,让我们学会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然,以朴素为真,以恬淡为美,追求内心的修为与成长。 真正体会到空谷回声、冰消雪融、璞玉沉香之境界,汇聚天下之美于一身。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