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小周的日记本

       在细雨中呼喊.书评(二) 续上次的书评更多的是共情共鸣的少年时期,更多的是前期那一部分故事。而书后半节就些乱光怪陆离,光是时间线要整理半天。但我认为很有意思,不想略过这些见解,于是决定又写一篇书评,细谈我所在意的一些角度。     整本书是杂糅的圆圈,第一章我认为是关于死亡的表像再到理解的过程。当一个小孩子是怎么看待死亡的呢,大概感到可怖,当时他看到夜雨一个女人的呼喊。是他的梦境,也是他的幻想。后面再到小弟光明的死亡,又是那样的平静。显然也是十几岁的他理解和幻想——只有将死睁大双眼直视耀眼的太阳。最后他的理解死亡就是走出时间了,不再前进。    曾年幼的我参加爷爷的葬礼。知道时已是次日清晨,其实是半夜走的。他的子女们轮流陪夜,向我们描述过那样的场景:“总是瞪着眼睛,又流眼泪,又呜呜发着声音,我便知道他要不行了。”我想象中那场景应该很狰狞可怖。因为从他告知石药无医时便喝水都是挣扎的,全身像枯萎的柴。但当我亲眼看到平静睡着的他被人盖上馆板也未曾落泪,当时有些早熟的我意识到自己这样太过冷血并感到慌张,虚心便化为训斥一脸笑意的堂弟。去努力展示伤心些,只因害怕他们传说的回魂夜,爷爷光临我的梦境将我一并带走。如今回忆,只剩下这样的印象。   而后面写的是父辈们的故事。怎么说呢?以现在的目光看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和狗血。举例:祖父为了生计,将父亲硬邦邦的尸体在冬日试图去当铺当掉,后面当起赤脚医生药死了小孩,只能逃荒后背着母亲匆匆赶路,而他的母亲又在路上被野狗生生吃掉。而书中父亲的行为更加发指,不再一一列举。    大概是一种父权时代的封建,就是书中写到曾经富家小姐的祖母。“每一刻几乎都变成了仪式,我可怜的祖母并不认为这种就范使她丧失了最起码的自由,她怀着盲目的幸福去严格遵守父亲的规定,何时起床,何时开始绣花,走路的姿态等等。后来她又将父亲的威严传达给了我祖父,在孙有元诚惶诚恐的目光中,我祖母心满意足地品尝着自己的优越。我祖父一生都被她那昙花一现的富贵笼罩着。而我祖母唯一谦虚的举止,那就是她从来都侧身坐在我祖父对面。她父亲的训诫是如此有力,使她早已在事实上逃离父亲以后,仍然深受束缚。”  所以后面母亲对父亲的出轨一言不发,而只是将矛头指向那个勾引的女人,最后在临近死亡才敢去指责心中的恨。且在祖父摔坏后失去劳动力,父亲连口饭都要限制他。这些行为都有了些解释,这潜意识都是对于父权的畏惧以及家中顶梁柱权力的更替变化。 读不懂的读者大概是幸福的,一来这和课本和电视上宣传农村质朴的形象相差甚远,会感觉现实和宣传存在明显的割裂,会怀疑是否真有这种苦难,还是作者博人眼球。二来在人生中十分重要且存在光辉的角色们:父亲母亲和教师,在书中的形象如此不堪和丑陋。  我的母亲去读也许深有体会。因为从她口中的外婆是个动辄打孩子,且只将儿女当工具的母亲。干不完的农活和后来当有工作一并的钱要交予她,且牢牢安排子女的婚事……但从我的眼中去看外婆只是有些固执,走路都费劲的老太太,难以想象曾经她是这样的画面。也问母亲为什么不逃离,她只沉思一会:不知道,当时从小打到大,那根本不敢再有别的想法。  而我童年生活农村的画卷,已是接近现代化且并不偏远,大概率已好了许多,但也存在一些令人窒息的画面。虽没有书中的荒唐,但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不扯太远,记得一位与为母亲同辈的姨,名为陈香。她天生痴呆,但这并不影响家里将她许给人结婚。于是一个丑陋且贫穷的老男人与她结婚,后继有了两个孩子。大人们也许会伪善,而幼年的我们对她则是天真无遮瑕的恶意。也并不幸运,遗传到孩子也都是痴儿。他们总是浑身破烂,一口恶臭的黄牙。母子二人常常被我们用小石子砸或者驱赶,也只会傻笑和默默离开。长大的我有些悔意,但也不再遇见她们的身影去道歉了。迄今也不知为什么要延继悲哀去有这种后代维续他们的苦,为了生理还是老有所依? 更远的村里人的酷爱赌博,妇女们老为了琐事点的利益争吵。前年姨父去想盖座农家乐式的招待餐庄,于是决定修条小路,被突然各路跳出的人指出这地收费。这么多年过去,即使物质上不再贫困,精神上仍是麻木不仁的。那现代社会便没有恶嘛,依旧是有的。觉得只是没有农村动物世界般赤裸,更多了许多文明所包装的伪善。我认为可以不理解,但不要否定存在。 最后写到关于童年的养父母李秀英王立强的故事以及重庆,全书最梦幻可爱,稚嫩的地方。以及以儿童视野里那老师及大人们的形象太共鸣了,当我还在沉浸这童年视角欢笑时,结局便打回现实,成为圆圈。“我”回到了南门,响亮地呼喊最初的起点:“我要找孙广才。”顿时胆寒,南柯一梦惊醒回到冷酷的现实了。  于这本书,仿佛是为童年少年的我心中存留不解的问题专写出来的答案。死亡,性,以及大人们行事荒唐的原因……一些无法询问的避讳问题都有了些解释。                        #书影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