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二十五岁的表妹说她要辞职了,我问她辞了职干什么?她说想去远方过诗意生活。soul广场上也经常可见年轻的人厌倦着眼前的苟且,一心向往诗和远方 表妹大学毕业就进通讯公司上班,有着超很多同龄人的收入,soul上很多年轻人其实也拥有让人羡慕的工作。那么他们追求的诗意生活究竟是什么呢?是自由散漫?是不受约束?是安逸享乐?甚至,不劳而获? 我理解的所谓诗意生活并不是疏离尘世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也会经营自己的小店来获得去看世界的经济基础。我们都需要在俗世中磨砺成长,哪怕这个过程极度艰辛,饭桌上的觥筹,工作中的繁复,婚姻里的厌倦,人际关系的稠密,生活的平淡充满了我们的日常,但是某一时刻,某个地方,你抬头望月亮,低头见小草,或者闻到路旁野花香,听到溪水潺潺响,耳畔蛙鸣声,或者遇到灵魂契合的朋友,一句温暖的问候,几句交心的祝福,让你的内心安然而平和,通透而柔软,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诗意生活呢 了解俗世的规则,也懂得世俗外的享受,诗意生活需要的是一颗清澈通透的心。物质固然重要,但也并不代表了全部,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赢得生活,一切优雅的享用都会转瞬即逝,而任何软绵绵的优雅是不值得被欣赏的 在尘世的烟火中不断修炼吧 我们都需要增长足够的力量来支撑和应对庸忙 你能驾驭的,才是你真正拥有的 但愿她能理解 #一个人的诗和远方 >>阅读更多



用户: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平常一般不会超过十二点睡觉 今晚失眠了 喝了点酒会这样,心中有事也会这样 不过,睡不着觉我不会着急 我是一个喜欢自然而然的人,困了就睡,睡饱了就醒 偶尔睡不着那就纯粹的享受一下熬夜的乐趣吧 睡觉是身体需求,熬夜是灵魂需求 有时候身体需要,有时候灵魂需要 听听歌,看看书,刷刷电影,逛逛某宝,溜溜知乎,聊聊天,写写字,发发呆...... 怎么都是自由的,都挺好 其实,真不必去刻意遵守那些所谓的养生规则 不用去否定去指责熬夜 就像不急着去消除疼痛一样 疼痛是身体给出的线索,帮我们查找哪里受伤了 熬夜是内心给出的线索,帮我们看到自己的需求 记得看过一篇心理学文章很有意思 分析了喜欢熬夜的人各种原因 有人天生就晚睡 有人补偿白天被压抑的需求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感有人以熬夜来证明自己足够努力 有人用熬夜对抗死亡焦虑 有人熬夜是躲避黑暗 而现代人更多的是熬孤独 早睡和熬夜,无论哪种状态 能让自己身心放松,最后安然入睡,就好 >>阅读更多



用户: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我们生活在泥沼之中 但是却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这是电影《V字仇杀队》里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 今晚重温这部经典 依然让我心潮澎湃 这部电影有足够强大的立意和感染力 关于理想关于信念关于压迫关于反抗关于自由关于希望 而抛开这些 我也喜欢影片充满诗意的台词和舞台剧式的设计 女主娜塔莉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小萝莉一路走来 长大后的演技也越来越棒 在这部作品中更是为此角色剃光了一头秀发 勇气和真诚着实可嘉 男主V又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男人 喜欢他用信念感化他人用生命重塑希望的执着和力量 仅凭声音和肢体动作就把一个有着深刻思想丰富情感和绅士风度的成熟男人展现得淋漓尽致 肃然起敬的同时让人不由心生爱慕 最初也很好奇V究竟长啥样子 但跟随情节的推进渐渐觉得这不重要 直至最后V也没取下面具 但谁又会真正在意面具下的他是怎样 我们只要记住他的思想和信念就已足够 其实 soul世界里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每个人都会带着或深或浅的面具和世界相处相融 而来到soul这里无论你是否愿意取下面具 无论取下面具的你长何样 这些都不重要 惟有思想和灵魂才是真正能长久吸引人的东西 >>阅读更多



用户: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昔日天涯的赫连勃勃大王 今日优酷的梅老师 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儒雅绅士一把折扇在手 历史文化成竹在胸侃侃而谈 正襟危坐娓娓道来如和风细语 然说至兴情深处呼啦一下站起 折扇顿开音调顿高表情顿扬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气呵成如狂风骤雨 也可面不改色开个猛车然话锋一转回归正题收放自如 这样的男人怎能让人不爱 尽管他也经常被吐糟穿西装g里g气笑称梅姨 却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欣赏 听完了他讲秦汉隋唐宋辽金夏历史 傍晚散步时,晨起洗漱时,上班摸鱼时 以及无数个碎片时间的拼凑 100多集的南北朝史今天终于也听完 喜欢铁血华丽丽的魏晋南北朝历史 就如喜欢春秋战国和三国时代 征战杀 戮,改朝换代 父子反目,兄弟成仇 帝王荒唐,后宫把政 而每逢乱世也必是群星闪耀之时 王与马共天下,刘琨一袭白衣登楼清啸 祖逖中流击楫,拓跋家族终结十六国 刘裕气吞万里,冉闵奋起杀胡 萧衍引狼入室,陈后主阿Q善终 历史也因这些人的故事而浓墨重彩永不褪色 平凡如你 普通如我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在岁月长河中这短暂的一生 是不是也该努力去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灿烂呢 这样多年以后回首往事 仍能坚定的说 我不后悔 #梅毅老师说中国史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