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Sunny Pessimist

    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 心中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置顶」 年龄不详/ 样貌不详 文字 / 音乐 / 摄影 / 机车 / 编导 /严肃思考 摇滚 / 肖邦 / 哲学 / 政治 /历史 / 营销 / 文化母体 个人价值观渐成体系 /嫉俗的人性观察者 离群索居者/ INTP人格属性 少言 / 与世无争 / 极度坦诚 / 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热爱生活 / 崇尚法律 >>阅读更多



用户:Sunny Pessimist

    前段时间去某所办手续的时候从大厅碰到了一个女士报J,把值班人员愁的挠头,得知我是律师后,“叔叔”便把我拉去挡(bai)箭(piao)。 这个91年的女士23年在酒吧认识了一98年男的。男的谎称自己家境殷实,同时给自己包装事业有成创业男人设。然后,91女陆陆续续被这个男的骗了两三万。 后来二人关系破裂,男的不再给她钱,以“再骚扰我把我们视频发到网上去”相威胁。 等手续的过程叔叔跟我聊天,“叔叔”跟她说太巧了,碰上现成律师,让她请教一下我。女士态度“高贵”,称自己之前就在法院工作,认识律师一大把,在东昌府区认识的人太多,不想闹大,影响不好。 我撇撇嘴,没接话,反问她怎么看这个案情。 她絮叨了一会儿诈骗,又絮叨了一会儿QJ。后边越来越扯,我打断了她的分析,说“听您分析,您之前在法院是书记员。”她一脸震惊,问我怎么猜到的。 我说“您语言组织能力不错。”,心里想的是:“这法律素养,在法院最多就是个打字员。” 她后问我该怎么办,我说这案子不复杂,你找找你前同事们办吧,几顿饭的事。末了又提醒了她一句她立案申请上管辖有错误,应该是临清基院。她忙说之前她是在德州工作,在东昌府没熟人。 拿到手续后谢过窗口人员正要走,这位女士跟了出来,痛陈这个男的专挑有点姿色的女士下手,不教训他他还会继续坑人。 我说,有道理,如果你不会操作建议请个律师,这是我名片。 她说,这个案子太小,就两万块钱小钱不值当折腾,就是争口气。 我说,嗯嗯,有道理。 回到家后她加了我工微,说她家里还有个借款纠纷想请律师,标的额125w,律师费多少。我说,需要当面谈。 再之后,她数次给我的工微借案闲聊,我也只是敷衍二三字。晚上十一二点她又扮起可怜,发闲聊消息吐槽示弱。我只是装作晚上睡得早。 以前的我,对于这种“神奇人类”,出于探索“人性幽暗处”的目的和探索“地缝社会多样性”的目的,我可能会跟她说很多话,然后去思考,判断,进而分辨哪些是真,哪些不实,哪些是假。借此修炼自己识人的能力。 现在的我,在跟91姐聊天的十数分钟里便分类了这样的人的模糊人格属性,在之后的半个小时聊天里通过比对她的自评和我的观察判断了她的修为和精神年龄。看透了她虚张声势的自卑和巨婴人格后,毅然打消探案念头# 以前在探索社会的过程里,总想着结缘各种各样的人,在结缘中开启各种各样的“人生副本体验”。不知在什么时候恍然大悟,“缘”分优劣,也直接影响人生体验和生活体验,用有限的精力结善缘才能在营造个人的好磁场。#sunny所思 >>阅读更多



用户:Sunny Pessimist

    图一:阳明官服 图二:蔡Y培双亲图三:鲁迅祖宅 喝了绍兴黄酒,细游了王阳明的故居,再次细悟了阳明心学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细看了王氏宗族谱系,再次觉察,在地方,社会任然是“人”的社会,社会有社会的规则,权力可以给一切改头换面,但人仍然是一切的容器与载体。 一人一朝之春风得势,定有家族千秋沉淀为拥趸,或为家风思想,或为社会谱系。 再之后,游览了蔡Y培故居。 故居的入口是在一个不盈两米宽的胡同里,走入小巷刚想感慨——到底是“新朝官”,走到群众中去了。 走进之后,方寸小门里面确是三进三出的大院落,别有洞天。 规格依然是古的建制。 我掏出手机查询蔡父生平,却只看到处处草草介绍蔡父是钱庄商人。走到了蔡之父母房间,看到蔡父身着清制蟒袍,母着霞冠。清朝服制严格,这样的网络信息偏离事实属实太远了。 媒体不讲,故居为何实述呢? 大概是这里街坊中不乏亲身见证了历史的老年人,那些史实,他们口口相传他们的后世。 互联网能改信息,但真实的人是改不了的。 我也一时之间没有想明白,父亲是大清地方官,儿子是“新朝”的重要领X。 年代,真的变了吗? 天气热了起来,游了绍兴水镇,乌篷船从桥间不间断穿过。日上正午的时候又尝了黄酒棒冰,不大一会儿就到了这个城市的核心文化景点——鲁迅他家。 相较王守仁和蔡鹤卿家,这儿的人明显多了许多,也嘈杂的许多。 我把鲁迅家的老宅里里外外好好转了转,我从书上曾多次听鲁迅讲过家世中落,那时脑子里想的是家风不断,仍可中兴。我也想起来鲁迅曾说: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或许鲁迅口中的家中败落,大概就是从四品世家败落到了穷的家里只剩下亿点存款和几千万的物件了。 “破船尚有三千钉” 祖宅出来后,先是访问了鲁迅博物馆,这里节选了鲁迅生平的诸多高光时刻,当然也多有精彩文段。 我不确定这里的人们是否来这里之前是否读过一本完整的鲁迅,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里墙上展览出的那些文风不像是鲁迅的话,确实也都是鲁迅说的。 后来,我来了三味书屋。令我震惊的是,鲁迅从家里到三味书屋只需要穿过一条不足6m宽的马路就到了。来这之前,我还真信了“早”是鲁迅的求学信条。 即便是这样,迅哥儿竟还是经常迟到。如此看,即便是他把他桌子上刻满了早字,我也不信他跟“勤勉好学”的品质有什么关系了。 出了故居便看到了咸亨酒店,此前对这酒店的印象是那个孔乙己,到了这儿后方才知晓原来这当地最大的酒店也是迅哥儿家族的家业(鲁迅叔开的)。 某书上说这是家百年黑店,也没有进去当冤种的意向。游过后便去了坐落在咸亨酒店旁边的一家风评很好的绍兴菜。 贵,且难吃。 不必说冠以特色招牌“绍三鲜”,腐臭的臭豆腐,虚胖的酒酿馒头;也不必说绍三鲜里的火腿肉散发的湿木捂味,翠黄的小白菜全然无半点颜色,单是尝起来形似聊城豆腐脑但是吃起来好像忘了加盐的绍兴牛肉羹,都引得我们共同吐槽。 不断质疑,绍兴人真的这样做家常菜吗?也在这儿喝了黄酒,酒香倒是比昨日的醇厚。 不等去体验乌篷船夜游绍兴,便回了酒店去。 回酒店的路上想着元培故居和迅哥故居,明白这二位实是出生于本地望族,这些东西是不好在媒体讲的,毕竟大家都喜欢听大佬白手起家创业的故事,不喜欢听“能量”继承的故事。 那令人感慨历史有时倒像是欧洲歌颂的神话史诗,假,但令人感动和膜拜。 那些藏在社会学里的东西虽或隐晦,却更值得探究。比起来用耳朵和眼镜做学问,用脚看历史或是最有必要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