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Autarkeia

    前天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总结了这段时间研读Marion的收获,没有一个对生活足够细心的人可以拒绝如此有魅力的他者理论,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之为理智上幸福的“陷落”。每一个人在其最本真和原初的欲求体验中,都在遵从着如此朴素和真实的模式——互相给出对方的“自行感-受”,但并不是说他者就预先含有这一切,而是我通过向着那个别处前进的活动作为礼物而当下被给予的,brilliant! >>阅读更多



用户:Autarkeia

    一张张照片显示出来的平面化的面孔,背后的深度与其说无法开启,不如说是根本性的缺失。同质化的倾向使得每一张脸都显示出它的价格,这种商品化的陈列和美挨得上边吗?没有任何审美活动能够在缺乏深厚土壤的情况下开展和保持下去,那些“只属于自己的艺术家”们在这感觉良好的自我安慰之中可曾感受到一丝的无聊和乏力?亦或是对人本身的彻底厌倦? >>阅读更多



用户:Autarkeia

    每一个有意向着爱艰难跋涉的人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有一种行为唯有通过给予而达到予求层次的成全?它不同于一般的给予,最终只能止步于自身的缺失。不同于经济交易,这种予求仍是外在的为他所限定的,并且目的和诉求始终被时间所中断,只能得到一种断裂的满足感。也不同于把那些自身所次要的东西给予出去的行为,因为这预设那些更完美的东西仍停留于自身,保证着自我绝对优先的地位,没有把与他人共有摆在预先确定一切的优势地位。最后,这种行为必然是始终向外的,从而不存在任何因犹疑迟虑而逃向内心混沌意谓的可能。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