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绝情谷主

    在美东某小城读PhD INTJ人格 感觉自己社交有点过于少了,希望在这里结识一些学术圈志同道合的朋友~ BioE, 方向是基于机器学习的诊断模型和脑机接口 不需要懂我的专业[笑哭]毕竟学科与学科,学习与生活,都是相通的 减肥ing...#新人报道 >>阅读更多



用户:绝情谷主

    “故事如果注定悲剧,何苦给我美丽,演出相聚和别离” 我想,很多人为情所困,大概就是陷入了这个陷阱吧。人最容易产生的错觉,便是把当下推及未来,把暂时的感觉当做永远。就像很多人会喜欢比刚毕业的工资一样,觉得有个好的开始人生就走上正途了,可是毕业的收入水平和中年的财富水平真的是正相关吗?再者,事情不会永远顺利。每天的意外都是偶然,但是对一生而言,便是必然了 真有什么是永恒的吗?即使两个人真能相爱永远,也必将迎来死亡的结局。生命之所以可敬,便是它在向死而生。如果把感情也当成一个注定凋零的生命,你才会看到它的伟大。结局是它注定的归宿,因此过程才是最大的宝藏。还记得当时跟我女朋友表白的措辞,那时候我19岁,我说:我不相信什么海誓山盟,也不奢求我们的感情能到达海枯石烂,但是今天的我,喜欢现在的你 这就好像两个人携手一起,走向天边的地平线。每走一步,好像离目标近了一些,但其实目标也远了一步。和永恒的距离,永远是无穷。但是,回头看一起走过的路,都变成了风景,而远处不可及的地平线,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当然,这也是只想着搭伙走一小段路的人,永远没法理解的 “即使结局已经注定,过程也要与你一起书写”#留学生 #intj #什么是爱情 #PhD >>阅读更多



用户:绝情谷主

    来继续剖析感性和理性。为了避免刻板印象,全文都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但其实我认为对典型intj都是适用的。 有人说我是最冷漠的人类,但我是没有感情吗?肯定不是。换个角度说,即使是一个最感情用事的人,他没有理性思考吗?也肯定不是,比较典型的样子只是,“我知道我应该那么做,但我做不到那么理性”。大部分人都能理解这种情景,但却察觉不到我的感情,但其实我的感情就是反转过来而已。“好难过,有点伤心,但是我得那么做”。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是最容易说出“我喜欢你,但我们没法在一起”这种话的人。我们的感情很真挚,但理性更强大。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内核都是感性,只是被八门金锁一般的理性包裹住了。这可能是自我防御的无奈之举,也可能是奔赴理想的崇高牺牲。而当在机缘巧合下,八门金锁被打开的时候,你会看到一颗孩童般的心灵,因为没有经历伤害,没有受过污染,而纯洁、真挚、却也脆弱。事实上,保护我感情的理性是那么的厚重,以至于我自己都经常听不到它的声音。 intj进阶的核心,就是把理性的枷锁变成能受自己控制的开关,让自己听到自己的心声。所以intj的进阶可能是最难的,因为开锁的钥匙不在intj自己,而在另一个人...#留学生 #intj #PhD #mbti >>阅读更多



用户:绝情谷主

    虽然但是,我知道审稿没有一两个月不会返回意见的,但还是无法控制自己每天都点进去check status,像极了当时博士申请提交以后每小时刷新邮箱和账号的样子... >>阅读更多



用户:绝情谷主

    今日思考: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心理疾病不是病?因为他们误以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殊不知,意识是最大的错觉。当物理化学规律让你做什么的时候,它们会生成意识让人觉得是自己主动想做这件事。所以,你想做什么,你可以去做;但你想做什么,不是你能控制的。就好像人会不受控制地发抖一样,也会不受控制的消沉。不干预生成意识的物质基础,心理疾病就只会持续和发展。#留学生 #心理学 #心理疾病 #PhD >>阅读更多



用户:绝情谷主

    做了一下八维测试,也印证了一点我最近对自己的观察。就是在典型intj的基础上,如果是和我相关的事情,我就会控制欲特别强且强势(类entj,但我感觉这一点其实算是intj的共性)。另外就是脑洞很大,我五年前第一次测mbti其实就是j和p最接近,j只有54%。不过不知道最近发展怎么样了[狗子]#留学生 #心理学 #PhD #mbti >>阅读更多



用户:绝情谷主

    我的人格 第三弹 -- 感性与理性的撕扯 其实,当我开始思考 “感觉是什么,意识是什么” 的时候,我可能已经是一个intj了。 我对心理学的兴趣,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我的phd课题,就是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寻找心理疾病、大脑状态的规律。如果有人有兴趣,或者有情绪问题经历的朋友,我都真诚地欢迎讨论。 说回正题,在这里,我就用内倾直觉的真实思路历程,来说一下我理解中的infj和intj的区别。 思维过程?对不起,没有。我只能先告诉你结论,再解释一下我的论点。 结论: infj用感性理解理性,而intj用理性分析感性 主要说一说我作为一个intj的世界观: 感觉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是你大脑神经元化学物质+电信号传导状态的集合。感情是什么?是基因选择下的激素释放。你在控制自己吗?不在,控制你的是物理化学规律,只是你的意识让你以为你在控制你自己。 这就是事实,无情到让人不愿接受。不愿接受的人,快乐着、悲伤着,体验着人生疾苦和世界美好;而最终说服自己接受的人,成了intj,从此,开始了被理性诅咒的一生 如是而已#留学生 #心理学 #PhD #mbti >>阅读更多



用户:绝情谷主

    我的人格 第二弹 (下) 扯了之前那么多,是为了做出我对我infp到infj变化原因的判断--知识阅历的积累使得我的主功能变成了内倾直觉,内倾直觉的一大特点是,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判断。这个判断不一定是二元的,但是内倾直觉本身的功能就类似于一个回归/分类模型,使得对事物的判断几乎就是一个锁定技,结果就是自然而然的从infp转变为infj。我记得那时候,我会思考一切我能想到的话题,对于大部分问题,都会很快得到答案。只有很宏大的哲学问题,会让我保持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我现在其实有一个猜想,我自己是完全符合的,就是infj之所以沉浸于哲学问题,是因为那是少数他们不能很快得出结论的问题。一些典型的问题就是:社会/世界的规则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这个世界是从无到有,还是一直存在? 另外一点,我的脑中一直有一个我想象的理想世界。我感觉大概infj/intj都是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因为在脑中不停地玩沙盘游戏,可以不受现实约束地构造出理想状态。 在以上问题我都给出自己满意的答案以后,我开始思考了下一个问题,也是我从infj倒向intj的导火索 -- 什么是感觉?意识到底是什么? 未完待续...#留学生 #PhD >>阅读更多



用户:绝情谷主

    我的人格 第二弹(上) 接下来,我经历了infp到infj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先说一点理论基础: 从八维角度分析,infp和infj的主功能其实是不同的,所以从infp到infj的转变,虽然看似只有一个字母,其实涉及了更本质的变化。infj和intj的主功能--内倾直觉,是一种相当难以理解的思维方式,它代表了一种主要建立在自己观念上的潜意识判断。我这么说,可能还是难以理解,所以举个例子:你想象一个下棋的人(最好是高手),给他一个稍微有点复杂的局面,他一上来跟你说,我的第一感觉是下这里,让我再想一想。这个“第一感觉下这里”,就是内倾直觉。可以想象,内倾直觉需要知识和经验做基础,活跃的联想和大脑运算做保障。这可能可以解释,我认识的intj/infj,都有一个喜欢阅读/旅游的童年,这种喜好也往往能保持到成年。因为知识和阅历是基础,往往这两类人也会思想早熟。另外,intj/infj可能也是最自命清高的人,也是因为内倾直觉,我们会把思考过程看成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不完全受主观控制的过程,所以我们在一开始是感觉不到我们聪明的,只会觉得别人怎么这都想不到 未完待续...#留学生 #心理学 #PhD #mbti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