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遇見发布时间: 2022-09-21 06:03:11 浏览:8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文化】 夜讀一本古書,思考何為[文化]。現代詞典里的解釋是一個名詞,這個詞在古書里還有一層意思,是動詞,以文為(教)化。 小童進私塾,老師讀一篇文章,解釋清楚,獲得學生的理解和認同,并在將來的人生裡遵循這篇文章的主義,這就是縮小版的“以文為化”。 相反,一群更強大的人闖進來部落,啥也不說,只頒佈自己的規定,不聽話的就懲罰,不去解釋,也不在乎認同,這就是簡略版的“以武為化”。 一隻新生的小狗,你用三種方法去教化,一是對著它讀《論語》,直至讀得它一臉茫然,也不可能“文化”(因為語言不通)。第二種方法,就用棍子,不聽話就打,不解釋,久而久之,它怕了你,卻不知道你想要幹什麼,依然一臉茫然,無法“武化”。第三種方法,你用棍子+零食,鼓勵一些行為,懲罰一些行為,再輔助一些口令,時間久了,雖然你們依舊語言不通,但它理解了你,并按你的思維邏輯去做事,這叫“智化”。 對著一棵花園里的花,你用以上三種方法,均沒有效果,因為植物是比動物更難溝通的存在,所以你衹能細心照顧,然後按照你的美感需求去改變它,雖然這不同与天生天養,但也是“花”存在于人類世界的其中一種方式,算是人自娛自樂的“文化”(自以為是的文化)。 對於石頭和大海,人會顯得更加無奈,因為它們的壽命相對於人,是無限長,體量趨於無限大。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稍微改變它們,但其實它們整體什麼也不會改變,所以人發明了一個字“無”,去描述一種無法改變的存在,[無]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種你無法影響的存在。 文武,並非是相對立(無法共存的),教化的方法其實遠不止三種,人,動物,植物,石頭,大海,理論上在人的智慧里,需要有不同的教化方式。 《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説到了很多不同的理解,古人早已學會很多種与萬物相處的方式,可是今人卻只會“文化”和“武化”,更多的時候是任著自己的性子去偏執做一些事情。 道濟,長河東流入海,需要一個源頭,有源源不斷的水(時間),更需要河岸的約束(法),河床的承托(勢),山體改變了流向,高差改變了速度,達則兼“濟”天下,通濟也。 #讀書筆記 #夜读 #古文 #文化 #哲學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