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遇見

    【河洛】 今晚,嘗試再次結構〈河洛〉。 〈河洛〉有千百種解釋,其實一直有一個誤區,〈河洛〉本來衹是古書上的一個名詞組合,現在能看到的圖片,都是近代根據文字而畫的,很不幸這種畫法很淺顯,卻也誤導了許多許多人。 原因就在於,書是平面的,所以畫出來的圖也是平面的,而真實的〈河洛〉卻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古書里為什麼祇有文字描述而不乾脆畫一個示意圖,其原因就在於,古人還不知道如何準確去表達一個立體圖形,所以衹能用簡單的文字記錄,然後還有一些信息需要口口相傳,可是後來這些口訣失傳了。 在這個時代,我也找不到合適的示意圖,衹能用兩個近似的實物去表達(並不準確,衹是示意)。這個形狀起初是一個八面體,用一種類似[孔明鎖]的組合方式用一種特殊的方法自鎖成型,八面體對應八个數(這裡的數不是數字,而是最原始意義的數),外為10,內為5,解開八个角,這個八面體會變成另一個正八面體,也是對應8个數字,中間是“㐅(這個字讀wu)”。 這個物件已經在我的腦海里,可是我又沒辦法描述,所以衹能閉著眼睛在腦海里結構牠。〈河洛〉明面上是一種數理,數理並不是人類發明,而是發現的,也許上古曾經有過這個物件,而且也曾經流傳過,祇不過很快又淹沒在時間的長河里。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洛〉怎麼用,其實很簡單——[則之],以之爲則。把這個立方體拆了重裝,裝了重拆,幾次以後就能發現裡面的規律(法則),再把悟出來的法則去解釋,很多事情的前因後果,發展順序,變化規律,就躍然眼前。 睜開眼睛再看世界時,已經完全不同樣子了。 #讀書筆記 #易經 #河洛 #古文 #哲学 >>阅读更多



用户:遇見

    【傷心的歌】 “梦 天长地久的梦 地老天荒还是梦 天真的我 不曾犹豫 我现在只剩下心痛 不曾有过感动 不曾如此怦然心动 飘忽的你 就是这样来去匆匆” 今晚,翻開這張專輯的時候,發現原來已經是33年前的歌了。 這輩子聼得次數最多的一首歌是這張專輯里《傷心的歌》,听坏了一個卡帶的磁頭,聼坏了一臺diskman,听壞了無數个耳機。 記憶中,在某個45天里,單曲循環這首歌,走在路上,去圖書館,在飯堂里……直到旋律和歌詞,深深烙印在靈魂里,直至記住每一個呼吸聲,每一個悠揚頓挫的轉奏。 “错 告诉我没有错 告诉我该怎么做 现在的我 偷偷的说 我还没真正的错过 不要说得太多 不要说还有很多 寂寞的我 伤心的歌 是谁的错” 傷心,衹是一種簡單的情緒,當我習慣了祂,也就不再懼怕祂。 “我试着不再说 这里只有我 日子一样过 一回头 尝尽苦果 无法忘记 不知道 我该如何哭泣 不知道 如何欺骗自己 是否知道只有你 无法忘记 是否所有的点点滴滴 和那些醉人却心痛的故事 就在我尽情哭过之后 我就能入睡后忘记 只怕梦到你” #一段文字 #音乐故事 #音樂故事 #傷心的歌 >>阅读更多



用户:遇見

    【結】 每次換手機殼,都要自己做一個繩結,學著學著,慢慢領悟了四層。 第一層,漢字,其實起源於[結繩記事],就是用草繩打不同的繩結來代表一些事情,不同的草繩符號逐漸被不同含義的象形符號代替,所以人就忽略了漢字的本源——繩結。繩結有兩個要素,一根繩子,一個不會鬆散的結,這是智慧最基本的起源,當手在打不同的繩結的時候,思維是在跳動的,想法在進化,一切智慧的基礎就是不同的繩結。 第二層,〈易經〉有一種說法,就是前人在用兩種繩結在一根繩上做不同的標識來代表不同的意義,理論上所有卦象都可以用一根繩和兩種結來表示,用六句話就可以概括出每一卦的象,所以不必去把卦象複雜化,它就是簡單的繩結。 第三層,一個人的生命軌跡,也像一根繩,繩上有不同的結,有的活結一拉就開,有的死結越拉越緊。兩個人就像兩根繩,一起並行可以承擔更大的重量,互相拉扯就容易斷。很多人就像很多根繩,最容易出現的情況是一團亂麻,最理想的狀態是扭成一股,合力承擔更大的力量。 第四層,世界上不同的規則就像不同的繩,並不是單獨存在,而是互相組合,干擾,纏繞,其中也會有一些繩結,很多繩結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大部分繩結都沒有結法,也沒有解法,前人沒有遇見的繩結便不能用經驗來理解,這時候需要更高的思維模式…… 至於第五層,我開始理解,但還不能概括。結繩,是智慧最早的起源之一,也可以用繩結來理解很多複雜的事情,這個世界雖然很複雜,但到了最後,不過就是兩根繩子的不同結法,再到後來,其實不過就是一根繩子的兩頭。 #讀書筆記 #智慧#繩結#哲學#漢字 >>阅读更多



用户:遇見

    【荷塘.月色】 今晚,突然想起一個人,我的第一位同桌。 第一次遇見,是在1984年9月1日,那天下著雨,教室是老舊的平房瓦屋頂,新教室還沒有建好,所以開學的第一天,就在雨中。 屋頂還漏著水,其實不像電視劇那樣,學校連接水的臉盆也沒有,老師站在講臺上分座位,講臺也在漏雨,老師的頭髮也是濕的。 我們分在了第一排,老師眼皮底下的第一張桌子,桌子上是屋頂上滴下來的水,其實也不像電視劇一樣拿出紙巾來擦掉水,因為那時沒有幾個人口袋裡是有紙巾的,我就用自己的衣袖去擦水,滴濕了擦掉,滴濕了又擦掉,新衣服也就濕透了,那時我連她的名字也沒記住,那天的記憶就在這裡結束。 後來的記憶斷片了,到了初中又分到了一個學校,不同班,放學的時候在單車棚遇見偶爾會笑一笑,後來有一個晚上晚自習放學回家,一起騎著車多聊了幾句,不自不覺我就送到了她家樓下。好像是很自然的事情,沒有其他念頭。 高中的時候分校了,偶爾會有一封信,其實還在同一個城市相隔也就一兩公里,但就是流行寫信,不願意見面,而且我們都特別能寫,一寫就是幾千字。 到了大學,不同城市,信反而多了,有時會有一張相片,她在旅行的照片,有時會有一個電話,分享她獲奖的愉悅。我是很木訥的人,極少主動去找她,就這樣做一個聽眾。 最後的一次見,應該是在2006年左右,同學聚會的時候,那一晚大家聊了很多,後來大家在不同城市,遇見的機會也就很少,聯繫不知不覺就斷了。後面的幾年,我還知道她的情況,做了老師,很優秀的學校,很優秀的老師,也讓我想起,那一位把我們分在一張桌子,頭髮還被淋濕的老師。好像又是一個輪迴。 現在想起,原來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記憶,還是要寫下來,免得自己遺忘吧。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 #以往的故事 #中秋 #老師 >>阅读更多



用户:遇見

    【即視感】 每一本書,仔細讀下去,都是有畫面感的,也可以用另一個詞——即視感,再換一個詞就是Deja vu。 曾經有一個理論,就是人的靈魂是怎麼來的,人出生時,一股記憶會注入身體,這股記憶決定了人的性格,命運和一切。人離開時,一個物件(空間)會回收這段記憶,投入一個湯鍋里煮碎,不深刻的記憶化成了水,留下深刻的記憶,然後在投胎的時候,喝上一碗湯,裝湯的人好像叫孟婆。和傳說中的順序有些不同,孟婆湯不是洗刷記憶,而是注入記憶。 就算是雙胞胎,在同樣的環境,吃同樣的東西,同樣的人照顧,最終性格和命運還是不同。有意思的是,有的雙胞胎的記憶是相通的,好像是兩個人有了同樣的記憶里不同的碎片。同理,遠隔千里的兩個人,有一天遇見,也可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他們也有同樣的記憶碎片,所以一見鍾情不需要解釋,是對上眼,更是對上心了。 一本書,也是一塊記憶碎片,不同的是,同一本書不同的人看,必然即視感不同,同樣的文字描述肯定會帶來不同的景象,有些差別很小,有些差別很大,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作者的文字功底,一個是讀者和作者有沒有相似的即視感。 現在越來越流行快讀,一年讀50本書,可是讀完50本,又能看到什麼?就算記憶力很好,渾淪吞棗下去,有什麼用,又不是考試,又不是需要這50本的標籤。 我開始讀的越來越少,以前是一年5本,然後3本,然後兩年1本,其實也挺好的,這本書就像一個龐大的世界,用作者的視角,活了三世,遇見不同的人。書讀得越深,即視感會越強。 有的人眼神很深邃,可以看出,他是認真讀書的。 #讀書筆記 #哲學 #心理學 #即視感 #读书随感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