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工藤新壹发布时间: 2023-12-22 07:23:50 浏览:4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今日冬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样描述冬至的:冬至,十一月中来,终藏之气至源此而极也。 古人认为气始于冬至,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 一年中两次阴阳交替的时刻:夏至和冬至。 如同夏至那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一天一样,冬至则是一年中阴气最旺盛的一天。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照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冬至以后,北半球开始进入日长夜短模式。 古人在这一天会测量日影长度,比如《荆楚岁时记》有记载:冬至日量日影。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记忆力好的同学应该还记得,大雪节气我们讲兰草因为感到阳气而抽出新芽,那时阳气已经开始微动,蚯蚓这种虫子呢也是二十四节气里面出镜很多的昆虫,比如立夏的第二候是蚯蚓出。 古人认为,蚯蚓对阴阳之气很敏感,阴气盛的时候就蜷缩在土里,阳气盛的时候就出来活动,而冬至是一年之中阴气最盛的时间,这时蚯蚓还是蜷缩在土里卷成一团的,故称为蚯蚓结; 我们常说麋鹿麋鹿,而麋和鹿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动物。鹿角向上向前生长,麋角则向后生长,古人也认为这是阴属性的表现,那么在阳气初生的时节麋角感受到天地间的阳气而逐渐消解,故称为麋角解; 冬至后十天,同样因为感受到阳气,古人认为地下的泉水也在汩汩流动,甚至有些地方的泉水比环境温度还高一点,故称为水泉动。   民谚讲冬至大于年,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聪明的同学这个时候已经根据上文的意思猜出来了,在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更长的光照时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在这个白天开始变长的日子,无疑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古人的观念里面,日照变长是天地间的阳气在努力的战胜阴气的过程,那么作为期待阳气胜利的他们自然也会想些办法为阳气加油鼓劲,所以在典籍中我们会看到早在汉武帝元鼎五年便有冬至祭天的习俗,随后历代皇帝逐渐将这项习俗制度化,天子们为了表达自己敬天畏地的虔诚之心,许下风调雨顺、福泽苍生的愿望,通常需要完成一系列流程:需要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饮酒、不吃荤腥,直到祭祀结束。 另外一层含义是:冬至也确实是承担过年之重任的。它是殷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的岁首,是周时的正月,于是亦被后世称为“周正之节”。   在古文中,冬至的影子时有浮现。 《东京梦华录》中是这么写的: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唐宋以来,举国上下都视冬至同元正,放假过节是必须的了。 敦煌文献《郑余庆书仪》中记载:“元正、冬至日,在已上二大节,准令休假七日,前三后四日, 卧槽古代冬至都放七天假还没有调休,打工人狠狠的羡慕了家人们谁懂啊? 《燕京岁时记》中是这么写的: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 酒是自家酿的最香醇,纯手工馄饨皮薄馅大,即使不添加别的配菜,也能食个欢乐,喝个快活。 朱敦儒的《忆秦娥·至节赴郡会赦到》便展现了宋代官员冬至日欢聚宴饮的场景:歌钟列,公堂盛会酬佳节,酬佳节,皇恩宣布,早梅争发,舞场椎鼓催回雪,金壶镟酒琼酥热,琼酥热,今朝不饮,几时欢悦。 时光无情流逝,世事沧桑变幻,面对未知和不确定,冬至到来,带给词人新生的希冀和年寿永久的祈愿,正如朱敦儒《点绛唇》词云:至日春云,万般祥瑞朝来奏,太平时候,乐事家家有,玉指呵寒,酥点梅花瘦,金杯酒,与君为寿,只愿人长久。 只要有了酒,讲话总会少上许多刻意,多出几分诚恳。回顾过去一年,无需再像年终总结那样横平竖直,而是可以就此开怀,嬉笑怒骂倾吐内心真实。 在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而在南方地区,汤圆则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和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 民谚为“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进行酿造。 温桂花酒煮一碗豆沙汤圆,糯糯的唇齿留香之间,如果窗外飞雪连天,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   很开心,今天和大家一起过古代的周正之节,也是2023年北半球最长的夜。 而小寒就是2024年啦,所以这是我今年陪大家过的最后一个节气。 隆冬岁尾一年将毕,盼来年顺遂,向新年问安,光阴缓缓,岁暮天寒,愿我们冬至欢愉,常乐长安。   就用古人的诗词结尾吧: 指呵寒,酥点梅花瘦,金杯酒,与君为寿,只愿人长久。 金壶镟酒琼酥热,琼酥热,今朝不饮,几时欢悦? 同学们,冬至快乐!干杯! #冬至 #冬至#冬至安康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