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涅槃重生发布时间: 2025-05-16 11:04:40 浏览:1 次 发布地: 北京市 天气: 晴

        成大器者,必经的三种磨砺! 人生路程,总有艰难险阻,深陷磨难,停滞不前,便终日苦闷。 而生活如饺子,不经捏、烫、煮,何以成熟? 曾国藩曾言:“欲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打铁需自身硬,成功之路,始于自我修炼。 唯有非凡之人,忍常人之所不能,为常人之所不为,深耕自己,方能成就大业。1 熬过命运的难,会化为人生的辉煌 《道德经》言:“福中有祸,祸中生福。” 世间万物,自有规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福气充盈至极,便可能转化为祸患;而祸患深重至极,亦能转变为福祉。 因而,世人的低谷期,也是无形的巅峰期。 你若原地不动,便永远成不了赢家。 王阳明曾言:“事上磨炼乃真修行,否则终无长进。” 人生之路,波荡起伏,有时会高到天空,有时会一落千丈。 一个人越是艰难时,越是修行时。 妄想无阻前行,就要做足准备;欲求打出胜仗,就要持之以恒。 成大事者,困境不消沉,绝境不退缩,逆水行舟,枯木逢春。 要知道,飘风难终朝,骤雨难终日,心若不死,道便不生。 当你跃入深渊的那一刻,也正是你即将飞龙在天、翱翔九霄的起点。 2 吃过人性的亏,会成为生活的底气 一位诗人说过:“人是一根绳索,架于超人与禽兽之间。” 世上最能让人吃亏的,便是人性。 有人困境中轻视你,也有人得意时蜂拥攀附。 相信善时,总会有恶人让自己后悔;遇见恶时,却又有好意让人重拾希望。 《鬼谷子》中言:“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 欲成大事,必先懂人性,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收获好果子。 鲁迅在厦门教书时,去理了一次发。 理发师初次见到他,因其穿着简单,误以为是个普通市民,于是态度颇为冷淡,理发时也不过是草草了事。 但鲁迅并未介意,结账时反而给了理发师远超服务价值的钱。 过了些时日,鲁迅再次踏入这家理发店。 理发师一眼认出了他,这次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笑脸相迎,服务也变得格外周到,理发过程细致入微,生怕有丝毫差错。 然而,到了结账的时候,鲁迅却仔细数着手中的钱币,不多给一分一毫。 理发师见状,以为是自己服务上有什么疏忽,连忙赔着笑脸,小心翼翼地道歉。 莫言说过一句话:“众人对你彬彬有礼,非因世风日善,实则你已强大。” 世间万象,无不遵循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人们往往欺软怕硬,专挑那软糯可欺的;只有你身披重铠,才会退避三舍,不敢轻易冒犯。 滚滚红尘,缺的是永恒的好友,多的是永恒的价值。 没有伞的孩子,要学会自己撑伞,在雨中奋力奔跑;没有靠山的人,要把自己铸造成坚实的依靠,勇往直前。 当你真正强大了,才有资格定制生存法则。 通透的人,早已悟出人心,顺着人性行走,手握人生的底气。 3 放过心中的贪,会化作未来的福分 人活于世间,形形色色的需求与欲望,这是人生常态。 可怖的是,过度沉溺于欲望,极易使人迷失心智,一味追寻却不知节制。 《庄子》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一个人深陷欲海,放纵无度,便是缺少灵性,福缘浅薄。 欲望愈多之人,愈易陷入偏执,步入绝境,自取灭亡。 要知道,人能吃到多少饭,看的是你本事有多大。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村民在山里挖到了一块美玉。 他请玉器师傅一看,师傅说这玉价值连城,而财不可露白,小心引来灾祸。 和家人商量后,他决定把玉送到城里,献给有权有势的人,以求自保。 他带着玉来到了城里,找到了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 没想到,子罕却坚决不肯收玉,他说:“我若收了你的玉,就会失去我的宝。对你来说,玉是宝;对我来说,不贪才是宝。” 村民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但心里还是不踏实。 子罕见状,决定暂时帮他保管这块玉。 后来,子罕将玉变卖,把所得钱财全部归还给了那位百姓。 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一人最终收获了应得的报偿,而另一人则名垂青史,成为了世人传颂的清廉典范。 很认同一句话:“不要小看身穿廉价服装、过着拮据生活的人。” 低级之欲,放纵片刻,即可轻易捕获;高级之求,则需以克制之心,方能摘取。 做人,清心克己,才是高远格局。 《不贪》中讲:“人间五福少,世事罕兼全。将此不贪宝,延予有限年。” 人的前半生,总是在不断进行加法,身累心累。 直至岁月逝去,才知晓一个人最大的愉悦,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满足,而是内心的精神知足。 下半场,珍惜眼前人,感恩手中情,已是最大福分。 苏轼诗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人的一生,时常跌宕起伏。 唯有自渡者,才能在苦楚中重生。 而一个人欲成伟业,成就非凡自我,必经三重磨砺。 厄运之磨,催人在逆境中步步成长,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人性之磨,让人直面世事之险恶,洞察人心,强大自我; 心智之磨,使人在纷扰尘世,心如明镜,不为外物所扰。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