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8】自恋研究:自恋需要之理想化需要
#SoulReal学习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面对自恋障碍来访者,当咨访双方完全沉浸在分析性情景之中时,在咨询师的抱持(holding)和涵容(containment)作用下,来访者会产生自恋性移情(narcissistic transference),咨询师会感受到来访者发起的自恋需要。
因为不同的来访者在其生命早期所遭受的创伤性挫折(traumatic frustration)强度和时期不同,在自恋性移情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恋需要类型与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文本将阐述当来访者的理想化父母表象激活后,将咨询师作为理想化自体客体而提出理想化需要时的状态。一般而言,来访者在生命早期理想化父母表象发展时,越是遭受的创伤早,那么在咨询过程中表现的理想化移情的程度就越重,形式也就越原始,对咨询师的幻想也就越脱离现实。
较为成熟的理想化需要,表现为部分的放大咨询师所表现出的个人优秀品质,来访者会通过语言或者行为,积极的表达对咨询师所具备的某些心理品质的赞美与欣赏,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获得这些品质的动力。咨询师借助神入能够清晰的看到来访者内心世界中那个被理想化的关于自己的表象,这个被理想化的咨询师表象仍旧有着部分与实际外在咨询师的关联,被理想化的部分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仍旧不可否认的是,来访者只能聚焦在咨询师被认为优秀的那些品质方面,而无法完成对咨询师整体整合的理解与认知。
较为原始的理想化需要,则会表现出明显的异于常态。来访者朦胧而虔诚的迷恋一些相互分离的、令人敬畏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并不清楚的属于某个令人敬畏的人物。来访者会把咨询师认为是完美无瑕、全知全能、至高至善的人物,在来访者看来咨询师具备了所有其渴望的人类美好的品质。这是来访者将固着于原始理想化父母表象的libido,在分析情景中重新的投注给了咨询师。来访者感觉到只有与这样一位咨询师完全的融合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以对抗内在的不安、焦虑、恐惧。所有来访者常常会冲击咨询设置。表现为在咨询时段之外以各种理由与咨询师联系,如请咨询师吃饭聊天、强烈的意欲发展出非咨询关系之外的关系(朋友、师徒、爱人...)。
面对较为原始的理想化需要,咨询师会产生强烈的反移情,会感觉自己被来访者过度的夸大后而尴尬,进而对来访者厌烦、回避。或者感觉到极度的兴奋,愿意和来访者发展出更为紧密的关系,有着自然冲破咨询设置的想法。所以咨询师可以使用反移情而对来访者的自恋移情进行更为清晰的理解与辨别。
无论怎样,面对来访者的理想化需要,咨询师决不能“纵容”而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更不能“冷漠拒绝”而使得来访者再次回到生命早期的创伤场景之中。要寻找到一种平衡,承受来访者的理想化的同时引带来访者靠近现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