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车水马农发布时间: 2025-05-05 17:55:05 浏览:1 次 发布地: 崇左市 天气: 晴

        《被讨厌的勇气》:挣脱束缚,拥抱自由人生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与作家古贺史健共著的心理学书籍。它以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深入阐释阿德勒心理学的精髓,为人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成长困境中,提供了独特且具颠覆性的思考路径。 一、“目的论”颠覆“原因论” 传统“原因论”认为,过去的经历是造成当下困境的原因。比如,一个人童年遭受虐待,长大后性格孤僻,人们会觉得是童年创伤导致了他如今的性格。但阿德勒心理学提出“目的论”予以反驳。在书中,哲人指出,不是过去的经历决定了我们,而是我们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才赋予过去经历特定的意义。还是上述例子,从“目的论”角度看,这个人选择孤僻性格,可能是他借此逃避社交中的伤害,或者期望以此获得他人关注。“目的论”让我们从对过去的无奈中解脱,认识到当下的状态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从而为改变现状赋予了可能。 二、关于自卑与超越 自卑感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书中提到,适度自卑并非坏事,它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阿德勒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源于对“优越性”的追求,而自卑感正是因为察觉到自己与理想状态的差距而产生。但如果过度自卑,就可能陷入自卑情结。例如,有些人因自己身材矮小而自卑,正常情况下会努力通过其他方面提升自己来弥补,可若陷入自卑情结,就会把身材矮小当作无法成功的借口,不再尝试。同时,阿德勒还提及“优越情结”,这是一种过度追求优越,试图通过虚假的方式来掩盖自卑的心理状态。比如,一些人总是炫耀财富、地位,实际是内心深处自卑的体现。真正的超越是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不逃避、不虚假,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完善自我。 三、人际关系的枷锁与解脱 人际关系是阿德勒心理学关注的重点,也是诸多烦恼的来源。书中提出“课题分离”概念,这是解开人际关系枷锁的关键。所谓“课题分离”,就是要明确区分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他人的课题。每个人只应对自己的课题负责,不干涉他人课题,也不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例如,孩子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父母的课题是提供良好环境。若父母过度干涉孩子学习方法,或者因孩子成绩不好而焦虑,就是混淆了课题。做到课题分离,能避免许多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烦恼。 然而,课题分离并非让我们与他人隔绝,而是在保持独立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的联系。阿德勒倡导建立“横向关系”,即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能力等方面差异,但本质上是平等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避免“纵向关系”中的居高临下或自卑迎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四、获得幸福的勇气 书中认为,幸福来自于“共同体感觉”,即把他人视为伙伴,在所属的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这意味着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他人,为共同体做出贡献。而获得幸福的关键在于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在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时,我们不可避免会面临他人的评价,甚至被讨厌。但只有拥有不在意他人眼光,坚持自我的勇气,才能真正实现自由,获得幸福。就像那些勇敢追求艺术梦想,不顾世俗眼光的艺术家,他们可能不被当时的人理解,但他们凭借被讨厌的勇气,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收获内心的幸福。 《被讨厌的勇气》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传统观念束缚的角落。它让我们明白,人生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挣脱人际关系的枷锁,我们就能以全新的姿态拥抱生活,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自由。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