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不懂《花束般的恋爱》里的男女主为什么一定要分手,觉得过分可惜和遗憾。这两日又重温,才恍然大悟:男女主合拍的其实是标签,而不是人格和价值观。年轻时的恋爱像标签,读什么书,听什么歌,玩到一起就是真爱,兴趣爱好大过天,但对成年人来说,爱情不再只是休闲玩乐了,成长、经历、思考、责任,每一项都沉甸甸。
现在觉得他们根本不是爱,他们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对方,只有建立共同交流或同步的诉求,没有尊重个体差异的包容心。所谓花束般的恋爱,不如说是花束般的自我欣赏,把对方当成镜子中的自己,看一看,还是觉得自己好。从天然气罐那里,女主睡着了,男主不开心的微表情就可以看出,他是不能理解"包容"二字的。女主在后半程也同样,她眼中只有所谓的共同爱好,没有看到男主的付出与责任。再来,大概两个人都不会沟通罢了,能说的只有浅层兴趣,凡是涉及到相处模式、未来发展、责任与义务等等都避而不谈。亲密关系的本质不是让人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有多大的不同,及如何接纳这些不同吗?
热爱书影音的少年误以为那些就是精神世界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正相反,那些对文化消费品的好恶,是最浅表的东西。人不是书柜,不是存电影的硬盘。不能一起追剧一起打游戏看小说,爱就消失了?如此不堪一击,不配叫做爱情。他们只能算曾一起沉浸在"貌合"的爱情泡沫里吧。人生是两个人携手滚钉板,他俩才到哪儿?手上扎了个刺就开始哭喊。"爱在"三部曲了不起的是第三部,婚姻家庭孩子的苦都吃过一遍,难听话都吵过一遍,还是要爱,要并肩坐着看夕阳。但是这种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少之又少,几乎所有的情侣和步入婚姻的夫妻都如剧中的男女吧。
如果追的漫画没有完结该多好,如果喜欢的乐队没有解散该多好,如果那家常去的面包店没有关门该多好,拥有赏味期限的爱情令人伤心失落,为什么布能赢过石头,为什么现实能赢过所有喜欢和心动?
但是好像,无论与谁相恋,最后的结局都一样,爱情都会幻灭,区别在于如果遇到良人,幻灭的过程就不会那么粗暴,就像睡到自然醒,而不是被一只破窗而入的臭球鞋砸醒一样。
越长大越发觉,能遇到一个愿意去主动解决问题的伴侣是件多难的事情。爱情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拥有的东西,所以,世界上最稳定的关系,或许就是没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