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arielly发布时间: 2024-11-27 13:51:24 浏览:32 次 发布地: 深圳市 天气: 晴

        谈到创业,很多人会犯愁,我一没有庞大现金流,二没有权利优势,该如何创业?严格来讲,没钱是个好事情。一穷二白干大事,富可敌国谨慎微,今天的商业,没钱才能创业,有钱反而只能投资却创不了业。 不过话说回来,创业可以没钱但绝对不能没脑子,或者说,成熟的商业与创业思维,价值千金。 那什么是相对系统的创业思维?挑一个行业来举例,现在一起下场去做,例如创立一个月子中心。 第一步要做什么?很多人会说调研,调研下现在北京月子中心有多少家,竞争对手有哪些产品,调研一遍后再差异化定价,最好再找到一个优秀的看护团队。然后满脑子想着月子中心如何选址,怎么开店,如何降本增效,一辈子人就锁死在这一栋楼里。以上都是在低维度思考。 本质上这些事一点不重要。你能通过这些事降低一个点成本,别人也可以,你996,别人也可以,在这个维度上根本无法拉开差距,沿着这个方向用力,后果也只能是无尽的内卷。那相对成熟的创业思维是如何的? 第一步是全局。要进入一个商业战场,从第一天开始,你就要懂自己的边界在什么地方,这需要从产品、客户、能力三个角度出发思考。例如做月子中心,产品是月子中心的服务,属于母婴看护产业;也可以进连锁加盟产业,走开一家门店其余加盟连锁的策略;还可以专注解决供应链体系,给所有月子中心提供供应链,这些都是边界。 第二步从客户出发。很多老板手下的人出去创业,大概率做老板原有业务中的一项,本质上调用了客户资源,那为什么不是老板自己?因为很多老板不把客户当客户,不跟客户沟通交流,不清楚客户的去向。 月子中心客户是妈妈宝宝,从月子中心出来后,妈妈要去做产后修复、做微整、做大健康,宝宝离去幼儿园有3年时间要做早教。这些事情都有可能用到积累的客户资源,也是边界。 再设想一种场景,你月子中心不做了,卖给一个上市公司,一起签了个协议约定你终身不准再进入月子中心市场。此时就只能从能力出发,即标准化照顾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哪里做?养老产业有没有可能进?我拿母婴级的照顾标准照顾老人,当然可以。有人会说那太重了,养老院要地皮要房子,我没钱造房子就跟地产商合作,做技术输出占20%股份是不是也可以,事情只要你想做,永远有机会做。但首先你要知道,能力是你的边界,而不是机会。 在三个角度划分的边界里,找1-2个最值得做的事情抓住他。比如月子中心,养老产业太早了,现在的老年人不花钱,等我们老了才会花钱,10年以后再说。早教也不能进,容易被管控,那就先进母婴看护产业再进产后修复,至此就完成了全局思考。 全局明确后,下一步要在产业里选赛道。月嫂算,月子中心算,选哪条?此时要看未来5年到10年,随着人均GDP不断升高,哪条赛道可以持续满足新兴市场需求,能越做越好。比如韩国新加坡,人均GDP高于我们,调研一下发现90%的妈妈都住月子中心,没有多少月嫂。 这个事不难理解,你能想象10年后00后来给你做月嫂么?人力成本会越来越高,月嫂会慢慢变成精益化服务的一环,而月子中心会变得更为普适,这与现在的情况完全相反。加上未来十年小地方年轻人数量与出生率会越来越低。从未来的角度,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做月子中心,呼之欲出。 未来本质上有6条赛道,技术、模式、空间、消费、效率与政策。比如月子中心,是不是做医疗级?模式重还是轻?在一二线还是三四线做?做低端还是中高端?会不会有G端入场?6条分析下来之后,可以看出完全不同于当下的市场格局,这直接关系生死选择。 同时创业要轻重交替,月子中心很重,产后修复很轻,重轻结合。为什么定位是中高端?因为普惠G端会入场,这个事情只有中高端可以走到最后。 第三部看周期。起步期打样板,成长期扩张,成熟期积累,整合期兼并联合,涅槃期收获期分享果实,创业者要分析清楚市场的周期,每一个周期有对应的动作,同时想明白接下来1-2个周期要做的事情。 上海2016年130家月子中心,假设每个月子中心20个房间,入住率75%,平均一年总共服务2万个妈妈,当年出生20万人口,渗透率为10%,同理分析,杭州市场月子中心渗透率5%。假设每5年渗透率翻番,假设上海20万出生人口不变,新增2万客户,平均客单价6万,5年里增量12个亿市场;杭州人口是上海的一半,新增五千用户,平均客单价4万,那杭州增量3个亿市场。如果选杭州,不可能只有一家做,很难破亿,在上海,只要拿下10%市场即可破亿。上海在成长期,杭州还在起步期,城市的选择决定了一开始的上限。 三步解决创业,产业赛道空间与模式方向问题,这才是相对更高维度的思考方式。#创业#创业思维



评论:
澡雪: 看你寫產業分析總有暢快淋漓的感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