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夏虫
    今年看完的第六本书《我与地坛》 断断续续,中间穿插了别的书一起看。应该是散文吧,一说到散文就想起汪曾祺的《受戒》,因为实在想不起来他的名字和书,特地去查了散文作家排行,那可能是我印象中最酷的散文。 为什么把我与地坛列入书单,是因为余华老师时常提起:铁生坐在轮椅上,我们却常带他去踢足球⚽️,让铁生做守门员(我觉得真的很可爱)。史铁生也在书里写到,能让他活下去的是友谊。 我想史铁生一定是一个感知能力超强的男人,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造作的文笔,也没有想要阐述的大道理,他只是写,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文字去记录,只是记录,可那些记录让人觉得温暖又美好, 让人觉得那一棵树,一朵花,一块砖都充满了趣味!史铁生书里关于地坛里的一棵树,而我在这里,在别人的相册里,竟然也得见了,好像时空被链接上了! 一个坐了三十多年轮椅的人都可以去丈量大地,去发现世间美好,我们健全人,大多数健全人,却每天为着身外之物去耗费时间和心神,架着所谓的世俗的责任为借口,在被裹挟被套牢的自我感动中没了自己却不自知! 去享受爱吧,享受阳光吧,去见山见水见大地吧!去找回第一声啼哭的响亮,去找回单纯,热情的自我……#读书打卡 #读书记录 >>阅读更多


用户:大龄矫情文艺女神经
    股票行为的本质就是买进卖出,而从盈利角度来说,炒股的本质就是赚取股价波动的差额,这里面就涉及到人的主观判断、客观市场信息差的问题。 主观世界里没有唯一标准不是定性的,而又是定性的。 不是定性是因为主观来自于个体自己的意识、思维、意识情绪是个一直在变的东西,另外还有诸多隐藏的客观没有被主观察觉到。 定性呢,也来自于人个体的主观,不具备客观逻辑的人是看不到客观的那一面,所以他眼里只有主观来支配他行为。 每一只股票作为市场中有的存在,就有其有的项,会在数据、风向、政策等等方面有所表现。 股票是以人的观点为出发点进行博弈,相同的是,行为的背后是人,人的背后是主观和客观,主和主义,主的背后是信息,每个人对信息的判断观点是不同的,这样就导致行为不同。 你能确定你掌握的信息就是对的,你能确定你对信息的判断是全面的、准确的,看到别人赚钱了,你也跟着用,直接照搬复制是唯一经验。 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那时候还为经验吗? 还怎么没经验? 幸运点儿,最后不亏不赚,运气差点儿,亏得连裤衩都不剩。 庄家的黑手会制造各种假信息来诱导散户,时机一到就疙瘩骨头渣都不剩,让你哭都哭不出来。 一直谨小慎微,嗅觉敏锐且又能控制住贪欲,见好就收的还能赚点,这需要同时兼具能力、眼光、决断力、心性沉稳等各个要素,而这种人又有多少呢? 股票的背后有极多的产业链,以最小的付出来获取最大的收益,这样的逻辑本身就有问题。 幕后有庄家的事件,自古有善果,投机赚快钱的方式必定要承受极大的心理成本和风险。 人性的本来是趋吉避凶,是最承受不住错误和失败,而大多时候是抱着侥幸心理,这种心理的结果就是玩高空坠落,只是代价有点大。 股票是介于投机和投资之间的产物。#读书记录 >>阅读更多


用户:cmmoo
     “历史从来不幽默” #读书记录 >>阅读更多


用户:半碗山水
    #读书记录 这书整体是浅显的,说实话我没有多仔细地读。 从生活事例上来表达对钝感力的解释和理解,从心理学角度上更多的是认可皮格马利翁效应,好听的话鼓励的话给人勇气。同时强调的是不需要太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内心足够强大也就可以挺好,像为母则刚,为了孩子母亲的角色会相当的有钝感力。 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有差距,整本书里偏重于自身的主观意识。渡边老头的医学知识体系提到身体免疫力和抗癌心态两件事。对于病,确实用上钝感力这个词挺不错,对病过于敏感的体征表现或精神表现,都不会让人太舒服。我想起了我婆婆,因为喉咙里长了个囊肿,医生说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手术,她就吓哭了,仿佛医生下的是病危同意书。 书的文本表达方式让我联想到了蔡澜和蔡康永,爱讲些自己身边的故事,篇幅都比较短,理论性不高。随手拿来翻看,打发时间挺好。#读书笔记 >>阅读更多


用户:夏天来了🌸🌸
    看似是一个国家的事,是一个省一个省的事,实际上是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事。从宏观看,在滚滚红尘里管理起来,千丝万缕,盘根错节,理解了政府管理者的不易。从微观看,老百姓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的宏伟更加宏伟。#世界读书日 #读书记录 >>阅读更多


用户:西西弗斯
    近段时间入的书,慢慢读。 #读书 #阅读 #阅读分享 #读书记录 #读书分享 >>阅读更多


用户:☻☻☻
    📖 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读书记录 >>阅读更多


用户:hello,小弹簧
    我是在读萧红的传记时,学会“颠沛流离”这个词的。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她的一生都很悲凉,作品不多,我并不太喜欢。但她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文章,却是我特别爱的。她把他当神又不当神,她写鲁迅先生爽朗的笑声,走路的轻捷,对面食的贪恋,写他思考时在地板上转圈,出门时夹的黑绸子印花包袱,写许先生日复一日的家务劳顿,写那个早点店包油条的纸用的都是鲁迅先生的校样原稿的时代……她的回忆文章是轻松明快的,带着一点小女儿的娇憨,但我却总感觉到悲伤,隐藏在文字后面的巨大的悲伤。1934到1936,与鲁迅先生家常来常往的两年间,应该也是她人生中最单纯明媚的日子了吧。这段亦师亦友的关系,多年来一直遭受着各种非议,太多人用“动物眼光”去粗暴地解读世间所有男女关系,我笃定他们之间更多的是老师对学生惜才,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智者对弱者的怜悯。 文章里提到的鲁迅先生家,大陆新村9号,就是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我在去上海的时候专程去过,那是一排三层红砖小楼的倒数第二栋,穿过楼下的小马路就是瞿秋白先生曾短暂避难居住过的旧居。我没有进入先生家,只在弄堂口望了又望。萧红说鲁迅先生家很少有生客,所以那一刻我是多么羡慕萧红。即使她不美,即使她一生想寻个安稳都未得愿。 #读书记录 >>阅读更多


用户:危行言孙
    2024第4本:《中国思想经典讲稿》,熊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526页,43.4万字。 从《春秋》《左传》讲到《传习录》,一共24本古代文化经典读物,算是一个书评集,读来还是有很多启发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决定以后要读哪些书。 不过,对于其中一些我读过的书,比如《论语》 《老子》《周易》,又不是很赞同他的分析,也觉得不解渴。特别是周易,觉得熊逸没有写到点子上,难怪“一百个人读《周易》会有一百零一种看法”。《周易》成书本意是为了占卜,离开这个根源,只从哲学角度去分析,就是无本之木了。#读书记录 #熊逸 >>阅读更多


用户:危行言孙
    2024第6本;《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李不白。 这是李不白的第三本“透过地理看历史”,也是今年读的第一本电子书,几乎全是利用在路上的零碎时间阅读的。 该书讲了从1418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派出第一支海上探险队开始,到1699年俄罗斯打通到太平洋的东北航道为止的近300年历史,生动有趣,很长知识。 他的前两本也非常好,第一本讲了三国时期,第二本是按全国各大地区来划分,都值得推荐,尤其适合对历史地理感兴趣的中学生。 #读书记录 #最近读的一本书 #好书推荐 >>阅读更多


用户:危行言孙
    2024第8本:《软技能》。 今年读过的最好的本书。由30篇文章组成,传授生活的方法论,包括工作、读书、婚姻、朋友等各方面,其中有大概六七篇收获很大,反而是封面作者刘擎那篇没啥意思。当一本书中有20%的内容非常好时,那就值得强烈推荐。 为什么有两本呢?其中一本是图书馆借的,看到一半觉得很好,于是买了一本收藏,也可以留给孩子看。 有些人是先买书再看书,我一般是先借书看,觉得好再买来收藏,以备以后翻看。不好看的书留着是杂物,也是负担。#读书分享 #读书记录 #好书推荐 >>阅读更多


用户:永远的旅人📍
    孤独这东西,你在意它,它就是孤独。 你享受它,它就是自由。 #读书记录#读书记录 >>阅读更多


用户:苏醒
    听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感情是随意,却又彼此在意;是惬意,却又彼此珍惜;各自独立,而心在一起;各自呼吸,而爱不分离。”  #职场那些事 #缓解心情 #读书记录 #共勉 >>阅读更多


用户:大龄矫情文艺女神经
    文化是什么?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沉积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等。 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上的升华。 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在不断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并获得人们共同认可和使用的符号。 以文字为主,以图像为辅,还有声音,也就是语言为主,音韵、音符为辅的这个体系的总和。 用更简练的文字表达就可以缩写为文化是语言和文字的总和。 这文化一是认知的层面,二是运用的层面。 我们这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有着丰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可对于当时而言,却没有思考过这到底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 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 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哪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化是语言和文字的总和,内在的主要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统称为意识。 在日常中,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先有意识,而后有行动,意识的重要性可以直接影响命运。 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人接收到信息之后,反馈在行为上是完全不同的。 人作为一个受体,无时无刻不在接收信息,然后转化信息,把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行动。 正是有了意识和思维方式,才会受外界干扰,而着相不是着我相,就是着物象或我感觉,我认为完全忽视客观存在。 也不是不愿去客观,只是在做到客观的过程中,会打破固有三观,深扒思想障碍。 面对自己内心最不愿面对的东西,很难。 大部分人,都在自己愿意客观的世上客观,不想客观的事儿就不客观了,这是自欺欺人。 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 那还何谈客观呢? 如果没有旁观者点,你很难做到客观,除非你有足够的经历、阅历和实证。 思维方式就是根本上决定行为的缘起,缘起不同,结果自然不同。#读书记录 >>阅读更多


用户:半碗山水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心中多少的期待在这个青年心中回荡。 #读书记录 《苏东坡传》 24年停下来。慢慢的看书。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读书笔记 不同处不同景,有心人便觉处处不同。 想去三峡。想去四川。 >>阅读更多


用户:☻☻☻
    📖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石川啄木 #读书记录 >>阅读更多


用户:hello,小弹簧
    我是带着对渡边淳一先生的虔诚读完的《失乐园》。那时我还不懂婚姻,对爱情也所知甚少,听李宗盛的演唱会还会因为他的哽咽而流下共情的眼泪,后来发现那不过是一个特意设计的表演桥段。 但很长时间我都拒绝与他人讨论这本书。来自少女的羞怯让我把这本书藏在书架最里侧。渡边淳一先生辞世之后,我才把这珍贵的签名本放到了书架的C位。 我当时并不认为殉情是久木与凛子的唯一结局,觉得他们太过于贪婪感官享受。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明媚的呢?甚至对他们之间的情感我都是持批判态度的。来自保守派的家庭的教育,只是让我很粗暴地把这一切归功于民族道德观与审美观的不同。 人性是什么?我用了这么久才发现其可以薄如纱也可以厚如棉。 两个来自失败婚姻的男女,逃避无法容身的现实,决然近乎疯狂地贪恋在一起。既然无法容身,那便四下都是茫然,唯有爱之火炽烈燃烧,照亮和温暖冷冰冰的世界。可爱情值得相信吗?他们因爱而打破家庭的壁垒,反而更担忧婚姻会让爱之火冷却,担忧到宁愿选择在最爱的时候一起去S。 他们真是又勇敢又怯懦。因为害怕自然熄灭,而选择主动结束。 读到结尾其实我有担心过作者会让久木突然反悔活了下来,变成另一对如花和十二少。还好没有。渡边先生还是一个爱情浪漫主义者,爱就爱到超凡脱俗,死就死成永志不渝。 相爱而死是不是至福之举?我想我就快想明白这个问题了。 #读书记录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