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洛克菲勒女老师
2025-04-13 00:07:59 晴
看《毛选》《易学》《人类简史》
你们都看什么书?#中国哲学简史 #一起读毛选 #看书 #学习打卡 #学习 >>阅读更多
用户:s
2025-03-16 16:45:31 晴
没有天赋 那就反复 反复无果 一直反复 #学习打卡 >>阅读更多
用户:会离得临
2025-04-17 21:24:21 晴
第768篇《资治通鉴》:真正强大的人,不是智商最高,不是运气最好,更不是最努力,而是深谙这4条成长的“底层逻辑”
《资治通鉴》【北宋】 司马光
这本书被《人民日报》誉为“中华文明的智慧宝库”,
被《纽约时报》列为“了解东方文明必须研读的典籍”
它不仅仅记录了1362年的兴衰成败,
更像一部用无数真实案例写成的“个人成长手册”。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在漫长的历史尺度下:
那些最后功成名就,
或者人生持续向上突破的人,
往往不是起点最高的天才,
也不是机遇最多的幸运儿,
更不是只懂埋头苦干,
努力到无以复加的“拼命三郎”,
而是那些洞悉并持续践行了这4条“成长底层逻辑”的人。
01 识人:选对队友,路才更宽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链接”,
但链接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
《资治通鉴》里,用无数鲜血和教训告诉你:
跟对人,鸡犬升天;
跟错人,万劫不复。
为什么?
环境在塑造着人,
圈子决定了你的上限。
刘邦起于微末,但他懂得用张良的智、韩信的勇、萧何的稳,最终成就大业。
这不就是最早的“明星队”吗?
反观我们自己:
是不是常常被无效的社交消耗着精力?
有没有因为“面子”,而不敢远离消耗自己的人?
是不是能够认识并且主动靠近那些良师益友?
但司马光告诉我们:
你的成长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你与谁同行。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主动选择、净化你的社交圈,找到那些能彼此赋能、共同进步的“队友”,自己的成长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02 察时:踩准节点,顺势而起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背后,是对“时机”和“趋势”的深刻洞察。
《资治通鉴》中,充满了对“时”的敬畏。
多少英雄豪杰,能力超群,却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多少看似平凡的人,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最终一飞冲天?
审时度势,不是教你投机取巧,而是帮你看清“牌局”。
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潜伏蓄力,
什么时候该果断出击,
什么时候该顺势而为。
反观我们自己:
是不是常常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结果事倍功半?
有没有因为害怕错过而盲目追逐风口,
最终一地鸡毛?
是不是懂得观察大势,判断周期,为自己的关键决策找到最佳“时间窗口”?
但《资治通鉴》告诉我们: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努力很重要,但选择在何时何地努力,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培养对环境和趋势的敏感度,学会在时间的河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踩准关键节点,才能借势而起,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学习打卡 >>阅读更多
用户:小小玉呀
2025-04-03 02:22:35 晴
#学习打卡 男人想见面,女人想聊天,男人觉得面都见不着,有啥可聊的,女人觉得天都聊不好,有啥可见的,男人总想着先得到再付出,女人总想着先付出了才能让你得到,男人的思维是,你不做我的女人,我怎么对你好,女人的思维是,你不对我好我怎么做你的女人?女人的结,男人的劫,终是庄周梦了蝶 >>阅读更多
用户:阿烦不煽情。(备考版)
2025-03-10 02:25:50 晴
考公最累的不是学习
是明明知道上岸是极小概率事件
又抱着侥幸或是不服输的心理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是努力刷题纠错但是依然没有进步的挫败感
是对未来的迷茫#考公考编 #烦周记 #学习打卡 #拖着疲惫的身躯 #生活好难我好烦 >>阅读更多
用户:超级大白♥
2025-05-01 10:22:16 晴
从早上六点学到十点 四个小时 这英语给姐学爽了[爽]#英语学习 #学习打卡 #每日一句英语 >>阅读更多
用户:CC
2025-04-03 00:54:03 晴
#学习打卡 40+的男人呢 >>阅读更多
用户:会离得临
2025-04-18 21:03:03 晴
第769篇《明朝那些事儿》: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是学历高,不是智商高,更不是出身好,而是具备这四种“成事”的特质
《明朝那些事儿》 【中国】 当年明月 著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现象级的奇书。
它的影响力更是跨越年龄和圈层,
成了无数人了解历史、洞察人性的“入门”之作。
当年明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很多种选择。最低的是温饱,对吧,然后是利益,就是钱,超越钱的,是名望,权力,但是在超越这些所有东西之上还有一样东西,叫智慧。”
在他的笔下,
皇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大臣也没有脸谱化的忠奸符号。
他写的是活生生的人,
有优点,有缺点,有挣扎,有算计,
在历史的大舞台上,
上演着一出出悲剧和喜剧。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
在大明那个人才辈出,但也坑坑洼洼的时代,拥有大智慧的人,靠的不是科举成绩,也不是聪明绝顶,更不是家财万贯,而是他们骨子里沉淀下来的这四种“成事”特质。
01 强大的内心:扛得住事儿,是成事的基本盘
王阳明曾说: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句话,也是书中无数人物的命运的写照。
多少英雄好汉,
不是被敌人打败,
而是被自己的内心打垮。
到底什么才算强大的内心?
是王阳明被贬龙场后的“觉醒”,
环境恶劣,前途未卜,
甚至连随从都病倒了。
但是王阳明呢?
不仅没有被“绝境”压垮,
反而在这里实现了“悟道”,
创立了“心学”这个传世智慧。
是张居正搞改革的那份笃定,
一场改革要动多少人的蛋糕?
骂他的人,想他倒台的人不计其数,
但他硬是顶住了压力,
一条鞭法该推还得推。
没有一颗“大心脏”,
改革可能早就“夭折”。
反观我们自己:
是不是遇到点挫折就心态炸裂,觉得天要塌了?
是不是被别人几句闲话,就吃饭不香,睡不着觉?
是不是压力一大,就像逃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你的才华、人脉、资源,都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来驱动和支撑。否则,心态崩塌,一切归零。
正如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写到的: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02 极致的专注:认准了,就往死里磕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写道:
“当你专注时,你与世界达成了和解。”
大明朝的聪明人、能人很多,
但能成大事立大功的,
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
极致地专注。
他们一旦认准一个目标,
就能像激光一样聚焦,
把所有的精力、智慧都砸进去,
几十年如一日。
比如“救时宰相”张居正。
他的目标很明确:改革,救大明。
为了这个目标,他几乎化身“钢铁战士”,
十年首辅,夙兴夜寐,
整顿吏治,清丈田亩,
让自己身心俱疲,还得罪了一大票人。
但他不管,目标就在那,必须干成。
这种极致的专注,
最终带来了“万历中兴”的短暂辉煌。
还有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
为了搞清楚各种草药,
跋山涉水,遍访名医,
花了将近三十年时间,才写成这部巨著。
没有这份专注,哪来的这份医学瑰宝?
而我们更多的人:
多少人今天想学Python,明天想搞直播,
后天又觉得写作是风口?
多少人收藏夹里全是干货,但每个都没来得及看?
多少人看似忙忙碌碌,但是精力分散,最后一事无成?
极致的专注,意味着要懂得取舍。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诱惑是无限的。
成事,就需要你能抵制诱惑,
砍掉旁枝末节,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正如《道德经》所言:
“少则得,多则惑。”
找到你真正想做的那件事,然后,专注地去做,把它做到极致。
#学习打卡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