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相当难的申论启示类题目,告诉我们启示题的奥秘 启示类题目在申论中是常见题型,也是难度最大的题型之一,最常见的误区就是错把对策当启示。 两者的区别在于,对策题是原滋原味的概括提炼,而启示,顾名思义是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因此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一定是借鉴经验,在原对策基础上,充分寻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遵循从特殊到普通,再从普通到特殊的一种思维过程。 启示题要注意三大要点: 一是要弄清楚被借鉴的具体措施,或者经验、问题、原因,这是基础; 二是要因地制宜、因身份制宜,进行分析转化; 三是要学会寻找本质,适当拓展延伸。 今天以2019年江苏省考申论第一题为例,展示下启示题的思维,这道题目的难度相当之大,材料中可以直接借鉴的内容很少,而且材料内容和启示内容,领域跨度大,因此很难做准确。 但是,命题人在命题的时候,必然也考虑了这个问题,很多奥妙和玄机都隐藏在材料之中,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只要找到了关窍,会有茅塞顿开之感,具体看题。 (一)请结合“给定材料1”,谈谈沈书记的“三怕”对做好执法工作的启示。(15分)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楚。篇幅250字左右。 审题:特别要注意理解准确这个要求,理解什么?根据题目,显然是理解“三怕”,如果对三怕理解不准确,启示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答题的时候,要先简单谈谈对三怕的理解,否则就无法提现题目要求了。 换句话说,这个题目不需要“理解准确”这个要求,一样可以作答,那就直接谈启示就行,不需要在答案里写对“三怕”的理解。 那么三怕是什么?在材料最后一句。 沈书记说,他现在反而有“三个怕”:第一怕,怕听不到骂声;第二怕,怕思想和能力跟不上发展;第三怕,怕发展跟不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怕听不到骂声,其实就是怕脱离群众,无法了解问题; 怕思想和能力跟不上发展,就是本领恐慌,无法跟上发展; 怕发展跟不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怕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然后我们再具体看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我用蓝色字体标注,我们只需要看这些关键词句就可以了,这也是申论基本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