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木木发布时间: 2020-07-29 00:27:17 浏览:4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18年春的晚上,我在个园门口借着街灯光看门牌上的简介,旁边一群大学生嘻嘻哈哈,其中一个男生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听了回头,好奇几个男生怎么提到这篇文章。结果听到对方男生问候他妈,我没忍住笑出来。后来上课讲《答司马谏议书》,学生说,这人骂的真损,对方没文化都看不懂自己挨了骂。于是男生起哄互相要去给对方买橘子,却迟迟破不了这个梗,只能回对方“去你的吧”。我想到东关街的那声“去你妈的”,对学生说,想想《骆驼祥子》,书都读到哪里去了?隔了两天上课,学生开心地告诉我找到了。我半开玩笑地说,这就是咯,多读书总不会吃亏的。起码在听懂有人骂你了,也不会只能问候他妈了。清明节忙里偷闲刷到一条瞬间,用的《项脊轩志》,楼主说想骂人可以告诉对方“你爸爸该种树了”,点开评论看到有人一本正经地解释要对方爸爸种树,言外之意是对方妈妈该死了。楼主回复一个没看懂的人:语文没学好。我笑笑在评论里翻译了“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两年,好像大家都在用文化梗,有时听听是个乐子,用的恰当固然锦上添花,不妥当也无伤大雅,可是如果连文本意思都没弄对就肆无忌惮地乱用,怕总是要闹笑话的。#背影 #项脊轩志 #骆驼祥子 #答司马谏议书

评论:
Souler: 读书人,还是不要这样的好
阿巴阿巴阿里巴巴: 庭有枇杷树。。。。今伐之,只为博小娘子一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