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oulmate fully许发布时间: 2025-04-10 08:23:06 浏览:1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一、《龙经》原文核心片段 总述龙的性质 龙,神兽,亦曰雨工,亦曰雨师,鳞虫之长也。王有一十六等,鳞具八十一数,首似驼,角似鹿,耳似牛,目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含珠在颔,司听以角;头上如博山者曰尺木,喉下长径尺者曰逆鳞。 雌雄与形态特征 雄鸣上风,雌鸣下风。其鸣也,如吹竹筒;其吟也,如戛金钵。其吒也,如爆竹声相承。食乎清而游乎清,制于石而不见石。不众行,不群处,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养乎阴阳。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能巨能细。春分能登天,秋分而入渊。 种类与分化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鼍龙(亦曰虬龙),无角曰【多它】龙(亦曰螭龙)。七宿曰苍龙,九色曰斑龙。目见百里曰骊龙,神藏九馆曰痴龙。白龙吐物入地成金,紫龙垂涎画色透玉。 龙与自然的关系 龙火得水而炽,龙金截已更生。神龙兴云致雨,地龙决江开渎,天龙守天宫殿,伏藏龙守轮王藏。白耳龙多信,九头龙多悟。烛龙亦曰烛阴,蛇身人面;土龙亦曰潜龙,蠢身驴首。   二、文献背景与价值 成书与作者 该书为清初学者王晫所撰,成书于康熙年间,收录于《昭代丛书》乙集。全书不足两千字,系统总结了龙的形态、种类、习性及文化象征,融合《周易》《淮南子》等典籍思想。 文化意义 儒家视角:填补了儒家经典中无龙专著的空白,将龙与圣人品德关联(如《周易》乾卦六爻的“潜龙勿用”“飞龙在天”)。 科学观察:记载了龙的鳞片、角、喉下逆鳞等细节,部分内容与现代生物学中的爬行类特征暗合。 文学影响:其奇幻描写对后世《聊斋志异》《子不语》等志怪小说有启发作用。   三、全文获取建议 目前公开的《龙经》多为片段,完整文本需参考古籍善本: 国家图书馆藏本: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刊本,含张潮《龙经小引》及原评。 地方志辑录:如《浙江通志》《江南通志》中存有部分引文。 学术论文:可查阅《清代王晫<龙经>研究》(李晓东,2018)等专著,内附全文校注。   四、延伸阅读 同类文献: 《淮南子·墬形训》:记载“龙生九子”及龙族谱系。 《云笈七签·诸家神龙章》:道教视角下的龙神体系。 现代研究: 何新《龙:神话与真相》:从考古学角度分析龙的形象起源。 田秉锷《龙图腾》:探讨龙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演变。 #撼龙经 #《山海经》 #八十七神仙卷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