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温柔星空发布时间: 2023-03-28 20:56:01 浏览:1 次 发布地: 上海市 天气: 晴

        论“接纳” “他怎么这样?” “他怎么会这样?” “他怎么可以这样?” 我的咨询室里经常会有这样一类来访者,他们来做心理咨询时,咨询的却都是别人的问题。他们总是抱怨别人有问题,并希望我可以帮他们解决“别人的问题”。 “为什么我的领导总是那么虚伪?看着他那副嘴脸我就来气。” “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打游戏?怎样才能让他爱上学习呢?” “孩子每天睡觉都很晚,怎样才能让他早点儿睡觉呢?” “我的朋友总是很自恋,怎样才能让他不那么自恋啊?” 以上这些问题,其实可以总结为两句话: “他为什么跟我想象中不一样呢?” “他怎样才能听我的话呢?” 当一个人不能接纳真实的别人时,他的思维就会进入一个“应该”的世界:别人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事情应该这么做,不应该那么做。 “领导不应该那么虚伪。” “孩子应该好好学习。” “孩子应该早点儿睡觉。” “朋友不应该自恋。” 可实际情况是,无论是领导、孩子,还是朋友,没有一个人是你想象中应该有的样子,所以你开始变得愤怒、抓狂:“他怎么可以这样做?!” 这种愤怒的情绪消耗了你大量的能量,把你搞得寝食难安,甚至陷入抑郁状态。于是你觉得被这个世界深深地辜负和伤害了!你很委屈,也很无力。 可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自由。这有问题吗?这是别人的错吗?真正的问题难道不是:为什么你不允许别人做真实的自己? 别人那个真实的自己伤害了你的自尊,伤害了你对他们的期待、信任和想象,这种打击对一般人来说顶多是一次想象的幻灭,可对过于脆弱的你来说,不亚于一次死亡。 你总是紧紧抓住自己对别人的那些期待、信任和想象,以维护自己那点儿脆弱的自尊,希望一切可以如你所愿。当看到一切并没有如你所愿时,你便掩耳盗铃,主动回避真相。 很多人之所以陷入一段纠缠不清的关系里,一再地控诉别人如何让自己失望,是因为他们不敢去面对一个本来就有着明确界限的事实:别人是别人,你是你。 想象的幻灭会指向关系的分离。这意味着我们要独自面对很多事情,像自己在黑暗中孤零零一人又被推了一下。这也意味着不舒服、不熟悉,意味着挑战、独自承担,意味着最原始的“脱离母亲怀抱”的感觉。 被迫分离是痛苦的,因为当事人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如果身边没有人鼓励和支持的话,很多人就完成不了分离的“任务”,所以才选择死死地抓住别人,虽然这样很难受,但至少不用面对分离的“任务”。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在心理上是跟别人共生在一起的。这个“别人”主要是指母亲,此时母亲意味着我们的全世界。 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现实世界和自己所想的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随着各方面机能的发展,我们会自发地想要脱离母亲的怀抱,自主地探索世界,以获得独立性。 但是这种独立性的发展可能会伤害有共生需求的母亲,因此,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发展的需求就不会被母亲接纳。于是,孩子被母亲逼迫着回到跟母亲共生的关系里,无法完成分离的“任务”。 很多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于是,孩子也以这种方式去要求外界。孩子在成年以后,如果依旧处于这种心理状态时,就无法走出自我去接纳真实的外界和他人。 一个人之所以在一段关系中纠缠不清,是因为在他人身上捆绑着一部分自我。如果别人不按照他要求的方式去做事,意味着他的自我将受到冲击,甚至会破碎,于是“我”就没有了自我。 一个人指责别人容易,面对自己很难,因为面对自己,意味着要去面对自己的创伤、脆弱。当我们抗拒接纳真实的别人时,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如果别人对我们不友好,似乎意味着我们是不够好,所以我们不敢接纳别人对我们不友好的部分,一定要与之对抗。 但实际上,如果领导就是很虚伪,那么你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受其伤害? 如果朋友就是很自恋,就是爱吹牛,那又如何?这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你需要在你们的相处中做怎样的调整,才可以不再受其困扰? 从面对别人、要求别人,到面对自己、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不过是一种转念,但是这种转念会大大增强你解决问题、适应世界的能力。当你从僵化的自我中心里走出来时,便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当然,这个过程是辛苦的。 分离可能是一件指向终生的事情,因为世事无常。这也意味着你的自我无法找到一个外物,并与其永恒地捆绑在一起。 恋爱中,你得到一个人会指向分离,失去一个人也会指向分离,因为最终你不得不面对别人真实的一面,而他真实的一面可能会让你失望。 成熟就是你再也无法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母亲”,但自己却逐渐发展出了很多“母亲”的品质。你还是要面对很多想象的幻灭,面对他人带给你的失望,但你已经拥有了应对变化的能力。#接纳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