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子健,文艺创作者。写诗和随笔。发布时间: 2024-03-16 11:29:36 浏览: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贝多芬《D大调庄严弥撒曲》第一乐章“慈悲经”。克伦佩勒指挥。 ​ 节选引用: ​“《弥撒曲》的超验环节并没有涉及圣餐变体的神秘内容,而只涉及到人性永生的希望,这并非偶然。《弥撒曲》之谜有二:其一,无情地牺牲所有贝多芬技巧成就的古风,其二,一种人性音调之间的纽带,这种人性音调正是对这种古风的嘲弄。这个谜——人性观念与对表现的忧郁的反感的连结——可以通过假设在《弥撒曲》中有一种决定它的接收的可见禁忌来解码——这种禁忌关系到此在的否定性,来源于贝多芬绝望的存活意志。《弥撒曲》凡是处理救赎、祈求拯救之处,就充满表现。凡是经文提及恶魔以及死亡,它就切断了表现,而正是通过这种抑制,《弥撒曲》见证了逐渐出现的否定的力量、绝望以及使这种绝望呈现出来的焦虑。某种程度上,“赐给我们安息”就是“十字架”的重担。表现潜能因此受到抑制。不和谐音部分极少传达表现。表现更常依附于古风部分、古老的教堂模式的音阶序列、敬畏过去之事,仿佛受难要被抛回瞬间王国。在《弥撒曲》里,表现不是现代而是古代的。在这部作品中,人性观念肯定了自己,和晚年歌德一样,只是对痉挛性的、神迷深渊的神秘否定。为希望而召唤实证宗教,仿佛孤独的主体不再相信作为纯粹人类本质的力量能平息人对自然的控制。贝多芬何以诉之于理论,趋向传统形式,只求助于他的主体虔诚不足以被说明。在学院派领域中也难以令人信服。比如,认为他作品中的虔诚,使自己与热情屈从于礼拜式目的,超出教条,从而达及一种普遍的宗教。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一部适合于一神论的弥撒。但是,主体虔诚的宣言与基督的关系本身受到作品的抑制。根据施托伊尔曼的惊人发现,礼拜仪式坚不可摧地发出“我信”的命令部分,贝多芬却背叛了这种对立的确定性,通过使赋格主题反复信经词,仿佛孤独者必须以一再祈求从而使自己相信自己真的信仰。《弥撒曲》的虔诚,如果我们可以无条件地言说此事,既不是确保信仰中的虔诚,也不是理想化到一定层面。” —— 作者:西奥多·阿多诺 译者:方德生 文名:​阿多诺 | 陌生化的杰作:《庄严弥撒曲》 #古典音乐 #古典乐 #贝多芬 #庄严弥撒 #古典音乐爱好者







评论:
AI苟蛋: 从你的文字中,我看到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非常欣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