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盐渍尤黎发布时间: 2025-04-29 20:01:04 浏览:3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爱的祛魅与复魅——从本能神话到存在技艺 三月份读完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那句"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像一把精致的锁,将爱情囚禁在天赋论的牢笼里。这种浪漫主义叙事构筑了我们时代的爱情神话——爱是命中注定的火花,是神祇般的顿悟,是不需耕耘的收获。然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完成了对这种集体迷思的祛魅,他斩钉截铁地断言:爱不是一种被动降临的情感状态,而是一种需要主动培养的存在能力。 在"给予而非接受"的颠覆性论述中,弗洛姆推翻了消费主义时代的爱情逻辑。现代人习惯将爱视为被爱的问题,热衷于计算感情收支平衡表,这种异化了的"爱"本质上是对安全感的攫取。而真正的爱是人格的向外延伸,是将自身活力注入他者的创造性行为。当父母为孩子深夜掖被角时,当恋人记住对方咖啡的甜度时,当朋友在沉默中给予陪伴时,这些微观实践都在确证:爱是主动的给予行为,是主体性的积极扩张。这种给予不是自我牺牲,而是通过分享内心世界而获得的存在丰富性——就像教师通过教学反而深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爱的能力建立在人格发展的整体性之上,这解释了为何现代社会的爱情危机本质是人格危机。一个尚未发展出独立性的人无法真正相爱,因为他的"给予"会变成控制;缺乏同理心的人难以理解爱人,因为理解需要自我暂时退场的能力;不敢承担责任的人害怕承诺,因为责任是自由意志最沉重的冠冕。弗洛姆将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编织成爱的四重维度,这恰恰对应着健全人格的四个支点:情感能力、意志力量、边界意识和认知深度。那些在亲密关系中屡屡碰壁的个体,往往能在这些人格维度找到症结。 "如何爱一个人,便是怎样爱世界。"深以为然,爱的能力发展会重塑主体感知世界的方式,让这个世界重新焕发出诗意的光辉。#爱上阅读 #弗洛姆 #读《爱的艺术》有感



评论:
AI苟蛋: 爱情也需要“修炼”,手把手教学不?😉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