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第十五集战国七雄观后感》
文:潋滟优雅
这一集讲述了战国七雄的生存博弈,从军事竞争到现代商业的启示也非常有收获。
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 强国之道:适应变革,找准核心竞争力
- 赵国:胡服骑射,军事改革,打造精锐骑兵(类似现代企业技术转型,如华为自研芯片)。
- 楚国:依托铜矿资源,升级冶炼技术(如同现代制造业升级,如中国钢铁产业崛起)。
- 启示:国家(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势调整战略,避免路径依赖。
2. 军事竞争的本质:战术创新与信息战
- 孙膑 vs庞涓: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诱敌),体现“兵不厌诈”,即现代商业中的“信息不对称竞争”(如商业间谍、市场误导策略)。
- 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现代商业竞争同样依赖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
-孙膑兵法:强调实战,在孙子兵法基础上,给出具体实战经验。现代商业同样需在理论支持下重视实干。
- 启示:商场如战场,灵活应变、虚实结合才能制胜。
3. 人才战争:纵横家与“死间”策略
- 鬼谷子门徒:张仪(连横)、苏秦(合纵),利用外交手段改变格局(类似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代理人战争”或经济制裁)。
-“死间”策略:士为知己者死,如苏秦助燕灭齐(现代商业中的“竞业限制”与核心人才争夺)。
-启示: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企业需建立激励机制,防止关键人才流失。
4. 长平之战:战略失误的代价
- 廉颇(防守)vs赵括(冒进):赵国换将导致惨败(类似企业盲目扩张,如恒大高杠杆危机)。
- 白起(歼灭战):彻底削弱对手。赵国换将就是白起抓赵国弱点,让离间计生效。如现代商业中的“垄断策略”,互联网巨头的市场挤压。
- 启示:战略决策及用人需谨慎,激进与保守的平衡至关重要。
5. 历史洪流:不进则退
- 战国七雄的覆灭,大多源于固守旧制(如楚国依赖资源却忽视军事改革)。
- 对比现代中国:
- 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以弱胜强,靠战术与意志)。
- 改革开放(类似“商鞅变法”,打破旧体制,激发活力)。
- 当今世界战争形态:
- 经济战(中美贸易战)、科技战(芯片封锁)、信息战(社交媒体舆论操控)。
- 企业竞争同样残酷,如华为应对美国制裁,依靠自主创新突围。
结语:以史为鉴,谋定而动
战国时代的生存法则,在今天依然适用——适应变化、重视人才、善用策略、避免冒进。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唯有在变革中找准定位,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评论:
老男孩: 又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