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犟种Macula发布时间: 2025-04-29 21:53:37 浏览:4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打从职掉医院的工作,来瑞士读博之前,我就开始筹划异地相亲计划了。 毕竟,毕业后的岁数就摆在那里。我们的当下,就是为了未来在努力。 在我看来,找对象,跨国异地恋本身就是绝佳的试金石。 它能筛选出真正强大内核的人、真正有格局的人。 特别是潜在的跨洲际生活圈发展格局。像我姐我妹、甚至是父母辈,还有那些挂着"医"字辈的表兄长们,几乎都是异地恋起家,然后结婚还结得好好的。 举个例子,我研调的案例,在Tinder上match的上海女生嫌我在瑞士太远...说真的,我这只是moment,而且实话,就算每天下班回家抱男友抱女友,近,也不一定代表有用的,不然大家还在国内单什么劲? 异地,更考验彼此的沟通、节奏和规划。比如我的一个预案中,前期就是朋友关系的自然维护,直到倒数回国常驻的6个月,再切换成积极推进的「浪涌模式」(Surge mode)。这样一来,时间不长不短,刚刚好,女生也能在中途安排一趟欧洲行,万事承上启下。 反之,太早启动情感模式,时间拖久了女方没信心闹掰,失去斡旋可能(所谓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有了开始那就存在结束风险),女生因此跑去嫁别人了,我也浪费了沟通的机会成本。 前面的1~6帖中,我已经定义了目标群了:23-32岁,海归名校背景,甚至工作身材颜值思维层级,地域优先上广深杭。 毕竟回国常驻还有3~4个季度,这段时间久的...回亚洲休假也只是1、2回。这几天我想清楚了,要精准走「前期异地关系」预案,处理上述朋友关系到浪涌模式的过渡,我给它定义了一个名字:长期稳定模式(Long-Term Stable Mode,LTSM)。 LTSM,是针对长期异地情况,是基于人道的、没得失心的关系模式(毕竟30+去约会,谁中途闪婚掉都很正常)。重在实质交流,是温柔、理解、默契、成熟的关系。彼此清楚自己要什么,尊重各自节奏,拥有共同愿景。能安心长期相处,而不是虐恋或者守活寡式牺牲。 更进一步说,能达到LTSM这样的「稳态」,最终是最有潜力走向「家人」的感觉,成熟理智型的战略合伙人、信任型伴侣、有一起浪世界的愿景共识。不是只图浪漫的小情绪,也不是消耗对方的人,这样未来才能一起干大事。 #博士小哥哥 #欧洲留学 #相亲交友 #找对象 #摩羯男 #INTP #异地恋异 #长线投资 #格局



评论:
猫咪是三七: 和我朋友的情况很像,他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了他所谓的理想伴侣。
作者: 找到对象,没所谓什么平台,任何渠道都是可能
Deep ocean(不闲聊): 第一次看到项目式相亲管理,哈哈,这个词精准的吧!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