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s,闪回一个关于十年前的梦想||曾经的梦想是开一家买手店。
十年前刚刚踏入设计行业,那时候品牌的定义还并不清晰,买手店概念刚刚萌芽,合伙人灵敏的察觉到买手模式或许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于是我们探访了国内当时少有的几家买手店,继而又考察了巴黎L‘Eclaireur,Colette…伦敦Dover Street Market…以及东京买手店等不同的运作模式。
凭着满腔热情,2014年我们尝试在北京、上海、杭州陆续开设了属于自己买手店,但在毫无经营经验的状态下只维持了短暂的时间。
而今一批批买手店涌入人们的视线,多数以短暂而未能耀眼的结局退出市场,但买手店依然是大批设计师和企业人的毕生梦想。
而后复盘时才感慨,买手店不该是一时兴起,不是一腔热血,而是蓄谋已久、积攒了多重的、综合的、雄厚势力的总和。
一家买手店无法因为热情而持久,也无法凭借程式化而存活,他必须随着时代和行业的变迁不断调整自身的方向。
如何能够开设一家买手店并跟随潮流迭代,这个问题至今难有一个统一无争议的答案。
但我想,梦想可以存留,曾经的买手店作为一段被封尘的记忆,一股等待爆发的蓄力仍然流淌在血液里,等待有一天,在未来,幻化成一家新的买手店。
近期收到寄来的《想开一家买手店》,让我忆起10年间的买手店经历,短短32s思绪万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