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生拙笔 《佛学的内在逻辑和逻辑闭环》(一) 底层逻辑(基础逻辑):缘起性空 这四个字就是所有佛学的基础,所有的佛学典籍都是建立在这四个字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只要搞清楚这四个字就能大概明白佛学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缘起通俗的理解:万事万物是“因缘际会”且“互为因果”。 举例:假设你与他相遇于某个雨天的站台 站在全局视角下,可以得出:这也是他与你的相遇。 如果用“缘”来形容这种相遇,这个缘分就是双方的。既然是双方的,站在全局视角去看,周围的一切人事物,也是因“缘”而成的。思考到这一步,你就会发现,这一切都不是因为你个人意志能造成的。比如这个站台始建于何年何月,这场雨是因为什么地方蝴蝶煽动了翅膀等等原因。你和他也是因为一些自己的原因而来到这里。比如你可以是因为一份失败的工作,正准去求职,而刚好路过这里,而他单纯只是因为躲雨所以来到这里,可以有很多原因和理由。各自有因,而果恰好“结”到了一起。 用世俗化的理解这段相遇的原因就是“缘分到了”,而佛学上把上面说的这些叫“因缘和合”。 补充一点废话:缘分(这里的分读份)到了,其实更适合理解成缘分给你们了。至于是谁分给你们的,别问,我也不知道,也没人知道,如果有人告诉你有这么个东西,那这就不是佛学,是“忽悠学”,至于原因,后面会单独且系统的解释清楚。 性空的意思是:万事万物是无法自主,无自性。 这个有两个理解方式 第一种就是“缘起”那部分所讲到的“缘分到了”,你与一个人在某地相遇这件事的原因和场地,天气等等都是不可控。 这里有一个疑问:假设我们事先约好了什么时候在那里做什么事,是不是我们就跳出了这个“因缘和合”?我第一次推导时也有这个疑问。这个疑问其实很容易解答,你们事先约定好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已经存在的基础上,“缘”已经存在了,所以才可以事先约定。你们得先通过某个“缘”认识彼此,才可以事先约定。因为某个“缘”,才会有这么一个约定的地方。更不用说,当天的路况天气如何等等。以上种种,看似是自己的决定,其实不是。看似有选择,其实没有。所以无法自主,无自性。 那如果我“摇骰子”选择?是不是就跳出来了?我选择“随机数”是不是就有自主了?如果能想到这一步,说明你有点佛性,“选择用不可控打败不可控”,可惜的是佛学这一点也想到了,无论你用什么东西去做选择,这个东西也是某个“缘”而来的,他不会自己跑到你手上,至于为什么你去拿他也不是你的个人意志,在下一点会讲到。 第二种是正统性的理解方式,从“我”出发,得出“无我” “你看到一个人”这句话包含了哪些信息?正常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站在你面前,但我们都知道人是由“多种人体组织组合而成”的,你看到的准确的来说是组成一个人的皮肤,五官,衣着等等,而在皮肤五官,衣着等等以下,还有身体内部的各种组织。我们是把一堆“皮肉血骨”等等组成这般模样一个生灵称之为人。你看到的这个人就是“我”。“无我”就是基于这个“我”而来的,如果你觉得你是自己身体的主宰,那么请问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某根骨头单一脱臼然后自动复合吗?你可以让自己的心跳停止3秒然后再跳动吗?诸如种种,活人显然是做不到的,因为组成“我”的各种组成部分也是无数个“我”,无数以下亦有无数个“我”。用现代科学的解释,会容易一些,微观世界生物的生死就在那一瞬间,所以你无法决定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你都无法感知到他们,他们就没了。这个推导适用所有你认为“存在”的一切。所以,你还觉得有掌控自己身体一切的自由意志? 这里就会有一个新的疑问了,我确实可以控制自己的手拿起和放下。这个疑问,也很容易解释。你想想你为什么要拿起和放下?有没有一个原因?有原因,那就是“因缘和合”,所以你动了。如果没有,用科学来解释更方便,只有一类情况可能会“无意识,无理由”的乱动手脚,那就是你的身体自己在动,而不是你动。比如多动症,身体机能失调等等,这个显然就不是你动了,所以也不存在自主和自性了。 一些废话: 经典公式 万事万物是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 这个是人,其实不是人,是我们称之为人。 这种看似矛盾的说话风格,常见于金刚经。很多人说佛学是高维度观察人就是从这里来的。所以当你明白这个逻辑,就会清楚这也没什么神秘的。 总结 缘起性空 万事万物都是由无数个不可控的因素(包含实体和意识层面)组合而成的,基于此条件下衍生出的一切,称之为缘,其中看似有逻辑的人事物演变,称之为因果。所有“我”的存在,但是“无我”可以实际掌控的事,可我既然活着,就得面对我这个实体。即用“无我”面对“我”。 就像那句经典: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先看到了“称之为山的物体,再看到山不过是无数个草木石兽组成的一个物体,明白山不是有意阻拦我。所以最后我还是要回归自我,去面对这个“山”。因为我没办法把自己分解成无数个小“我”,从那“无数个草木石兽”的缝隙里穿过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