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乘风之翼发布时间: 2023-02-14 21:07:30 浏览:2 次 发布地: 深圳市 天气: 晴

        中国古代法医案例实录(四):滴血认亲 以前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所谓的滴血认亲,实际上并不是两种血液的融合,比如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中的滴血认亲,在我国古代法医学,是滴骨认亲,即把血液滴到骨骼上,以下案件,据传是有史记载以来滴血认亲的第一例: 原文载于《洗冤录》,大致译文如下: 豫章王综是梁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豫章王综的母亲吴淑媛,得宠于齐东昏侯。齐亡后,又得宠于梁武帝,入宫七个月后生下豫章王综,宫中许多人都怀疑豫章王综不是梁武帝的亲生儿子。当豫章王综十四五岁时,常常梦见一个又胖又壮的青年,手提着自己的头,像这样的梦不止一次出现。豫章王综悄悄地问母亲吴淑媛,向她讲述梦中人的形状很像东昏侯。母亲吴淑媛告诉豫章王综:“你是我来这里七个月后生下来的,所以不能与其他的王子相比。不要告诉任何人。”豫章王综知道实情后,日夜哭泣流泪,每当生日之时,祭祀齐氏的宗庙。他又悄悄来到曲阿祭拜齐国帝王的陵墓。然而豫章王综仍然不能确认自己就是东昏侯的亲生儿子,他听说民间有说法以生者的血液洒落在死者的骨骼上,如果血液渗透到骨骼内,就是父子。于是,豫章王综私下发掘齐王东昏的陵墓,取出骸骨,以血滴落在骸骨上,血液渗入骸骨内。果然得到了验证,后豫章王综在西州生下了第二个男孩,在男孩出生一个多月后,悄悄将其杀死掩埋,夜晚偷偷地发掘,取男孩的骨骼进行滴血认亲的检验,结果也是相同的。如此看来,《洗冤录》中的亲子鉴定方法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 --------------------------------------------------------------- 备注:用滴骨的方法辨认亲属,在我国古代法医学上是盛行的。宋慈的《洗冤集录》上就有详细的记载:“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试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滴血,滴骸骨上,是的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 亲代的许多体征都会传给子代,血型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子代血型抗原可能与亲代相同。由于骨骼上也存在血型抗原,如果抗原相同,血滴到骨骼上,血便会渗透入骨骼中,骨骼呈红癊。在我们现在看来,滴血法似乎并不十分科学,但我国古代已经注意到父母的血型对子女血型的影响,却是一大发现,它是后世血清检验法的萌芽,是现代亲权鉴定血清学的先声,比欧洲此类记载早了很多年。 琅琊榜大概就是以南朝的箫梁为背景的,历史上的豫章王,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谋划刺杀梁武帝并想复国,琅琊榜中的誉王的身份设定,有点类似于豫章王,后来趁领兵对抗北魏的时候投降了北魏,两年后又趁其叔叔也就是齐东昏侯的六弟起兵反抗北魏的时候前去投靠,结果被北魏发现并杀害。而琅琊榜中梁帝的身份设定大概就是历史上的梁武帝,历史上的梁武帝下场也比较惨,饿死于候景的囚禁之中,这待遇有点类似于历史上著名的赵武灵王。。 原文: 豫章王综,梁武帝第二子也。综母吴淑媛,在齐东昏宫得宠。及见幸于武帝,七月而生综,宫中多疑之。综年十四五,恒梦一年少肥壮自絮其首,如此非一。遂密问淑媛,语梦中形色,颇类东昏。淑媛报之曰:“汝七月日生儿,安得比诸皇子。幸勿泄。”综日夜泫。於别室岁时设席,祠齐氏七庙。又累微行至曲阿拜齐帝陵。然犹无以自信,闻俗说以生者血洒死者骨,沁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其骨,滴血试之。即有微(征)矣,在西州生次男月余日,潜杀之既瘗,夜遣人发取其骨又试之,验。以此观之,则《洗冤》之说有自来矣。#法医宋慈 #九品芝麻官 #琅琊榜

评论:
藏鸦: 学到了。有迹可循。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