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为了追SSR,今天更新读后感,还是在我喜欢的作家约翰·格里森姆作品里琢磨,今天写的是他1999年的一部作品《遗嘱》 《遗嘱》表面上看是一本关于遗产争夺、家族纷争的小说,但深入其中,它其实是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一次强烈挑衅。通过哈特内尔的遗产、家族成员的虚伪面具,以及凯特·巴特曼的法律之旅,格里森姆揭示了一场金钱与道德、信仰与贪婪的激烈较量 首先,哈特内尔这个角色的安排,实在令人惊讶。他将巨额财富捐赠给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巴西传教士,这不仅撕裂了他的家族,也让那些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继承财富的亲属们在道德的泥潭中挣扎。哈特内尔的选择显然是对现代社会的冷嘲热讽。他富有,但他并不满足于金钱能带来的虚荣,他选择用财富做出一个几乎自我牺牲的决定——将它交给一个他认为更值得的人。哈特内尔这番“做事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实际上是对一个被物质至上、功利主义主导的社会的控诉 在家族成员和律师们的争夺中,暴露出的是人性最丑陋的一面。贪婪、虚伪、绝望……这些原本应该为人所厌恶的品质,竟被社会体系所容忍、甚至推崇。哈特内尔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像是金钱机器上的零件,无法摆脱利益的束缚。格里森姆毫不留情地剖析了他们的内心,呈现了一个腐化堕落的世界,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私利出卖尊严和道德。这些人并非一开始就是恶棍,他们不过是受困于社会价值观的牺牲品。而这种“人心的脆弱”让人不禁质疑:在利益面前,所谓的道德和家庭关系究竟有多薄弱? 凯特·巴特曼,这个唯一试图理解并尊重哈特内尔遗愿的人,也代表了一种道德的坚守。她不为金钱所动,坚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但她的孤独与挣扎,也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她似乎是一位过时的理想主义者,在一片冷酷的现实中显得格格不入。凯特的坚持,显得如此孤立无援,几乎无法改变身边一切腐化的力量。 《遗嘱》这本书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一个人类社会如何在权力和财富面前丧失了伦理和精神支柱。它让你思考:当金钱和物质享受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时,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在这场欲望的游戏中,谁又能脱颖而出,保持那份少数人拥有的道德纯洁? 或许,哈特内尔的捐赠是对世俗世界的一次最终审判,他选择将财富交给那个被忽视的传教士,是想警告每个人:无论你在尘世中拥有多少,终究要面对那份精神和心灵的空虚

评论:
好爸爸坏爸爸: 长篇大论,你要考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