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总是拿自己和你比较,努力变得像你一样,那么我就是在否定我自己。因此,我在创造一种幻觉。任何形式的比较都只会导致更大的幻觉和更大的痛苦。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个性。
强行模仿别人不仅无法解决自我认同的问题,还可能导致更多的挫败感和痛苦。
比较只会加深我们对自己不足之处的焦虑,而忽视了我们自身的成长。
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家长经常拿邻居家的孩子来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
当邻居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优异、课外活动表现突出时,家长就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看看人家的孩子,成绩那么好,你怎么就不能像他那样呢?”
这样的比较只会让孩子感到羞愧和挫败,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06
我发现大部分时间独处是有益身心的。与人相处,即使是最好的人,很快就会令人厌倦和消散。我喜欢独处。我从未找到比孤独更友好的伴侣。
尼采强调,“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
学会独处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方式。
叔本华对于孤独是这么解释的: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真正做自己。如果他不喜欢独处,就不会喜欢自由。因为只有当他独处时,他才是真正自由的。
07
想要认识自己,只有在每一个当下整体地审视,而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你的心不再支离破碎,你就能看见整个“自我”。你所见到的这个整体就是真相。
真正的自我认识需要我们在每一个当下都全然地审视自己,而不是被过去或未来所束缚。
只有当内心不再被碎片化的情绪和思想所干扰时,才能看到完整的自我。
08
如果你不打算跟随任何导师,你会感到孤单,那么就让自己孤单吧!你为什么害怕孤单呢?只因为你必须面对自己的真相,而你会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空虚、迟钝、愚蠢、丑陋、内疚和焦虑不安,一个微不足道的“二手货”。就面对这个真相吧!注视着它,不要逃避!你一想逃避,恐惧就趁虚而人了。
人们常常害怕孤单,因为孤单让我们不得不直面内心的真实。
面对孤独时,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完美,而是充满了各种缺陷。
这个过程中,真实的自己暴露无遗。
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面对这些内心的真实并不容易,但逃避只会让恐惧加剧。
09
人必须积极主动地发掘自己的潜能。认命地等待别人的选择是不行的,也太过消极被动。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人,理应学会掌控自己的命运。
尼采说过: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自我决策和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么他最终将被他人所支配。
10
可惜我们从不质疑,只希望别人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我们常常希望别人给我们答案,宁愿选择捷径而不愿自己思考。
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依赖他人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最终我们需要自己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真正的成长在于主动质疑和自我反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