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的祖上在清末的时候是翰林,在紫禁城里给小皇帝当过老师那种。所以说出身也是名门望族。不过经过几十年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斗争,连傅仪都回归了普通人,他父亲那一辈人,也像茶馆里的常四爷一样,脱去了绫罗绸缎。不过,有的人的与众不同是在这套行头上,有的人的与众不同则深藏在皮囊里。他的叔叔就属于后者,这位老人家出生在清朝末年,军阀混战最动乱的年代,那时候的百姓虽然水深火热,但大户人家依旧衣食无忧,所以他打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着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和兴趣爱好,比如斗蟋蟀啊,养鸽子啊,甚至连各种鼻烟壶也是颇有研究。不光这些,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甚至机械制造也多有涉猎,他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一个人群,这个人群里还有一位特别出众的人物,就是王世襄,他写过一本《锦灰堆》,也是马未都的老师。但他的叔叔让人念念不忘的不是他的学识,而是他的一生:在他二十几岁谈婚论嫁的时候,有人给他提了一门亲事,是个门当户对的姑娘,同样满腹韶华,让他一见如故。但是战乱的年代,每个人活着都是艰难的事情,颠沛流离的生活,让这个美丽的姑娘英年早逝,而爱人的逝去让他的叔叔无法释怀,所以在他的余生里,将这位姑娘小心翼翼的收藏在心里,无论社会交替如何风起云涌,他都对这份思念呵护有加,直到几十年后,在垂垂老矣的某一天,他看着那早已发黄斑驳的老照片,默默地说:心爱的人,我终于可以离开这个世界,来找你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