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母校,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创业心得。其中一段的感想是:
社会与学校的不同,是学校考试都有标准答案,老师会传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而社会上没有,既不知道正确答案,也无定法去解决各种麻烦。唯一的阅卷者就是现实,对错的奖罚极其分明,也未必有补考的机会。
这种差异要求我们重构认知框架:
建立概率思维:不再追求100%正确,而是评估各选项的预期收益
发展元能力:将"没有定法"本身作为方法,培养重构复杂问题的能力
构建反馈网络:创建多维评估体系,像风险投资组合般管理自己人生的选择
好在学弟学妹们也不用太恐惧于社会的残酷,它虽然不会像老师那样耐心解惑,但仁慈之处在于绝大多数的问题是反复考的老问题,也算变相地允许我们补考——只要你能从每次碰壁中吸取教训提取新的认知。社会这所大学的最佳毕业生,就是那些将不确定性转化为不竭创造力和自身原动力的"问题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