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木人石心🌎发布时间: 2024-12-17 22:17:08 浏览:11 次 发布地: 上海市 天气: 晴

        《佛前十不求》--藕益大师 1. 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进而破戒退道,应识病因缘知病性空,以病苦为良药。 感悟:疾病虽带来痛苦,但能让我们反思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从而克制贪欲,更珍惜修行的机会,以病苦为修行的良药,增强道心. 2.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进而欺压一切,需体难本妄,以患难为解脱。 感悟:人生的磨难是成长的阶梯,经历困难可磨炼意志,消除骄奢之气,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保持清醒,以积极心态应对,将患难视为解脱的契机. 3. 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易未得谓得,应解障无根,以障碍为逍遥。 感悟:修行路上的障碍是对我们的考验,若无障碍易滋生懈怠与狂妄。正视并克服障碍,能深化对佛法的理解,提升修行境界,让我们懂得在困境中稳步前行. 4. 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易未证谓证,应究魔无根,以群魔为法侣。 感悟:磨难是修行的逆增上缘,它能检验我们的誓愿是否坚定。在与磨难的斗争中,我们的道心会更加稳固,也能更深刻地领悟佛法,将群魔视为法侣,可助我们更好地修行. 5.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应视事难为安乐,认真努力成就事业。 感悟:做事过于顺利易使人志存轻慢,而历经艰难险阻达成目标,更能培养坚韧品质和谦虚态度,让我们明白成功需脚踏实地、努力付出,把事难当作安乐,在困境中寻找进步动力. 6. 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应察情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感悟:与人交往若只求利己,会损害道义和情谊。应多为他人着想,不求回报地付出,以“不争人我”为修行资粮,这样才能收获真挚友谊,提升自身品德修养. 7.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应悟人处世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感悟:他人的顺从易让我们滋生自满,而逆境能促使我们反省自身。以平和心态对待他人的逆耳之言,把逆人当作修行的园林,可帮助我们去除我执,更好地修行和成长. 8.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应明德无性,以市德为弃屣。 感悟:施德望报是一种贪心和我执,真正的布施应无所求。无私地奉献,能培养慈悲心和菩提心,让我们更接近佛道,以市德为弃屣,不为名利所累,才能获得真正的功德. 9. 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应世利本空,以疏利为富贵。 感悟:利益易引发痴心和贪念,导致道德败坏。明白世利本空,不盲目追求利益,以疏利为富贵,可保持内心的清净和修行的纯正,不为外物所迷惑. 10. 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易滋生怨恨,应以受抑为行门。以下是对“佛前十不求”的感悟心得: 感悟:被人抑制时急于申明易生怨恨,违背修行之道。应忍辱负重,以谦卑心态接受,把受抑当作修行法门,提升忍耐力和包容心,消除人我之相,积累功德.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