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众人更关注他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而不是他怀才不遇内心的苦闷~~~
将进酒·君不见
唐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评论:
流浪: 我觉得是时代问题,如果杜甫引起共鸣的肯定是怀才不遇。现在,社会浮躁,人们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肯定纵欲尽欢。
作者: 观点👍🏼
……: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至少说明你已经读懂了作者,融入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意境中。
我觉得应该从2个方面看这个问题,
1-是在浮躁的生活里,人们更倾向于某些向心的词,更利于传播引起共鸣的词语,显而易见,“人生得意须尽欢”更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
2-是这种“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尽欢”的状态,无论作者当时的年代,还是我们生活的现在,都一直存在着,只是有时候变了个方式,都会对于生活发出内心的感叹,进而会有遇不到伯乐苦闷。
所以,“人生得意须尽欢”,更容易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