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守拙发布时间: 2025-05-16 20:25:13 浏览:17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睡莲 (一) 清早太阳尚未升起时,晨曦清凉,门前这条小河,水面上漂浮着银箔似的薄光。 在石板铺就的人行道上慢跑,或遛狗,看着清澈见底的河水,看着河水中那几块突出水面的顽石,还有贴水飞翔的白鹭,总会想起以前的情景,想起曾经漂浮在这方河面上的那几丛睡莲。 旧时的光阴里,那碧玉盘似的莲叶,层层叠彩的莲花,颇似修行多年的仙女,安宁淡定,与世无争,兀自美丽着,充满内敛的自信。 (二) 那些睡莲落户在这条小河里,是几年前的夏天。那时,这片河涌经过改造,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网红打卡地的一个亮点。 原本丛生的三角梅绿化带被清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有序且拓宽的滨河步道,以及一改浑浊变得清浅的河水。 从此,老城区这一隅,让人惊艳的,除了古老的建筑、无数潮流青春的帅哥美女,还有小河中这些睡莲,丛丛苇草和水芹,以及游弋的小鱼,我以为,那个在河道里设计睡莲芦苇等植物的人,绝对是个建筑设计艺术的真正专家。 (三) 三两朵粉红嫩白的莲花,挺立水面,清丽婉约,早晨,花朵舒展开来,像观音端坐的莲台,黄昏时,收拢花瓣,又像合十并拢的手掌。而那圆润而宽大的莲叶,总让人想起观音微笑的脸庞。 有时,也会看见三两只白鹭,或在浅水处徜徉,或在树丛里跳跃,或立在莲叶旁的顽石上,大概是吃饱了小鱼后,开心入眠。 莲花与白鹭,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都是高洁雅致的象征,在这里,它们一起如此自然贴切地同框,让人容易想起某幅中国名画,体会到一种宁静温馨的愉悦。 (四) 喜欢周敦颐《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简洁的文字里,莲的姿态和心性,体现得很美很人性化。 而《维摩诘经》里说莲,“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则从因果的角度,道出了一个道理,莲之皎洁,既是因为和光同尘,也是因了泥水滋润,这种包容与感恩的心态,比起周氏“不染”的孤傲清高,似乎更高一点,更适用于今人。 (五) 行走在河边,忆起过往,又想起白乐天说的,“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似乎也是世间常态。越是美好的,越容易失去。就像那曾经美如仙姝的莲,此刻,已然变成一种遥远的思念。 想起那些美好的莲花莲叶,因为某些人不懂风雅,那么轻易就从优雅娉婷变成狼藉尘泥,不禁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与惋惜。 如今,常疑心那些消失的莲,是不是化作了粼粼波光,每当风起时,水面便浮出层层叠叠的透明花瓣。 (六) 白鹭依旧常来觅食,细长的腿划开水面,恍若在书写某种无从辨认的经文。那堆石头,依然是白鹭打盹的地方。也许,白鹭也会做梦吧?他会不会梦到莲花呢?会不会也感知到“花开见佛”的境界?会不会在梦里对莲花说,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看着一溪依然清浅的流水,似乎有一种禅悟:也许,瞬间,即是无常,无常,便是永恒。接纳不确定性,人,才能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保持诗意栖居。 恍惚间,眼前又见到那些年盛夏的睡莲:莲叶托着露珠,莲花将莲叶坐成青翠的蒲团。远处市声隐约,近处鱼儿跳跃,荡起串串涟漪,白鹭掠过水面,翅膀扇动的风里,莲叶葳蕤,莲花依稀摇曳……



评论:
雪舞: 接纳不确定性,保持诗意的栖居。
谈钱不伤感情: 睡莲,我喜欢的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