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烟雾萦绕,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画卷中。这样的美景,何不作为一次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的良机?当我走进教室,看到那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我心中坚定了想法:上次我们一同欣赏了雨的韵味,今天就让我们去探寻另一种气象的奥秘。
孩子们像上次一样井然有序地站在栏杆前,我发出指令,他们兴致勃勃地照做、讨论、交流。此刻的他们,雀跃、兴奋,带着好奇与探寻的天性,去感受、去观察、去触摸眼前的景象。片刻后,讨论的氛围逐渐平息,我们回到了教室开始分享。
我用一句简单的“说说你们的感受”开启了分享的话题。经过这一个月的相处,孩子们已经不再像开学初期那样腼腆、畏惧,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虽然有些孩子的表达我未能及时全部记录下来,但那些零落的记录已经足够让我感到欣慰。
在孩子们意犹未尽的分享结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同学们知道这样的白色雾气是如何形成的吗?”有孩子给出了精彩的回答,虽然答案与标准答案有所出入,但我并未立即纠正,而是选择打开科普视频,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一次观看科普视频的孩子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安静、认真。
在简单总结了科普视频的内容后,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反馈。就在这时,一个平时羞涩的小姑娘提出要把她看到的画下来。我感动于她的举动,立即答应了她的请求。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表示想要画出自己的发现。于是,我给他们发纸,让他们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
在孩子们绘画的过程中,我既紧张又期待。我担心他们画完后像开学第一节课那样不愿意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但同时我又迫切地想知道他们是如何设计、如何处理自己的发现、又如何呈现的。最终,还是有几个“小设计师”勇敢地走上台来分享自己的作品。台下的“观众”也十分给力,对画作进行了认真的鉴赏。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我们结束了这节生动而有趣的课程。但我知道,对于我来说,比起那美丽的雾景,我更喜欢的是这些孩子们主动表达、探索未知的天性。








评论:
Souler: 我比较欣赏你这文彩,[点赞]
Souler: 我若是有你这一半的文彩,也不至于看到微信公众号就头疼了[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