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人越長大,越喜歡沈默?
有個高贊回答是:
因為有些人無話可說,有些話無人可說。
當年歲漸長,經歷的事情愈多,卻越來越沈默。
明明有不少話想說,可到了嘴邊,又咽了下去;
明明被誤解了,卻不去解釋,繼續過生活。
不是老了,而是看淡了許多事,看清了許多人。
與其喧嘩,不如沈默過下半生。
年輕時,經歷得少,總在意別人的看法,
聽到閒言碎語就忙著解釋,遭受誤會便急於爭辯,
反而說多錯多,百口莫辯。
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懂的人不必解釋,不懂的何必解釋。
嘲笑怒罵,不必太當真,自己知道自己,自己明白自己就夠了。
是是非非,自有老天評斷,由他笑,隨他罵,我自仰天大笑;
任其東南西北風,我自巍然不動,不改人生路。
時間不語,卻總能回答所有問題;
沈默不語,就是最好的回應。
獨處守住心,群處守住嘴。
慎言,恰恰反映一個人的分寸感。
會說話,是一種本事;
懂得適時沈默,管住嘴,是一種境界,也是人一生中最難的修行。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面對人生苦海上掀起的風浪,
不向四周嚎哭,不與旁人訴苦,不是不累,不想哭。
與其抱怨,不如蓄力解決問題。
用沈默代替雜音,
在沈默中修煉、沈澱,在獨處時靜靜反思與消化。
沈默,是一種無聲卻磅礡的力量。
它能教會你堅強,在苦難的暗夜裡突圍,終將破殼重生,光芒萬丈。
擁抱沈默是人生必經的路。
大概每個看清生活真相的人,
都把人生調成了「靜音模式」,不畏、不懼,也不聲張。
做一朵只為自己盛開的花,在無聲中綻放,靜靜地欣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