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23 二十岁时有一个关注点,四十岁时又会有一个关注点。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关注的东西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也许更应该关注自己,持续的提升自己才是正道,做好自己的事,担当好自己的职责。 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对于过去,已经无力去改变。但今后的高度其实就是跟持续学习的能力是挂钩的。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持续学习,保持好奇心。现在我想好好重新来过。 现在这个时代给我一种蛮奇怪的感觉,太匆忙了,太碎片化了,所有人好像都在拼命追求着什么东西而不停下来思考。 要对事情进行全面系统细致的研究,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等等,从而想到在工作上的改进。 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提到事物存在普遍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我要做好工作,必须注意生活的一面,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这都是紧密相联系的。 我想通过坚持学习从而达成某个目标,这几天因为繁忙,偶然有几天没学,并不影响我长期努力学习下去,最后达成目标的这种必然趋势。哲学上的自由,也就是认识必然性的自由。认识了必然性,也就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动。 一个让自己进步最基础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首先读书好,先要这个意识,才会去做这件事。如果不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基本都不会去做。 如果认为读书无用,那么这种人是绝不会去读书的。 初中课文有孙权劝学,吕蒙的借口也是军务繁忙,而听从孙权劝告之后,他不也是抽出了时间,用来读书了。 宋太宗赵光义也曾对赵普说过,自己就算再忙,也会抽空看三卷书,他看的就是宋四大书的《太平预览》。这个是一个大部头的书他作为一位皇帝,万几无暇,尚且看书,就是因为他肯定了读书是有用的。 古人读书有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三余。 忙碌,浮躁不是理由,如果读书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应,我想很多人不管多累都会读书 读书好处是什么,读书是和人交流,人是社交动物,少不了社交,读书其实就是一种社交,看书第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心灵愉悦,精神富足。 契科夫的有一篇小说《打赌》就是如此,一个被关在房间的律师,只是凭借看书,熬过十五年的时间。 现在流行一个说法,现代人一刻都离不开手机,在我看来并不是,如果他真的喜欢读书别说一刻了,数十年不用手机也不是问题。第二好处就是增长智慧,智商是天生的,但是处事能力是后天学习的,没有几个人是生而知之者,大家都是学而知之者。当然也有困而学之,不过无论如何,都是要学。 但是有智慧的人,是很难遇到的,就算遇到了,别人也未必愿意教你,但是书本就不同了它是无声的老师,只要你愿意看,它就愿意教。这就到了下一个问题,好看书。 知道读书好,有了这个意识之后,就进入好看书。 中国学问讲究层次,这个就是最低层次,对于普罗大众,能去看书,已经是很不错了。 稍微高一点,就是把读书当做爱好,几天不看书就难受。 也有的人为了打发时间而读书,或者和爱好和别人一共读而不是真正的喜欢,还需要别人去带,这并不是真的爱好看书。 当短视频这些出现之后,他们就放弃了看书这种就不能算是好读书。 好读书之后,就是要读好书。 这个好,一是好书,而是读好。 一本书好不好,其实是很主观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境遇不同,因此对于好书的断定也不同。 在好读书的基础上,对于书的好坏其实大家心里已经有评定了。 如何读好一本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去记,去思考,古人看书都是眉批,现在也可以这样,当你写好了读书日志,那么这本书也差不多读好了。 不求甚解可不可以,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还是要纵观大略,否则看完一本书,书还是书你还是你,又有什么用。 愿所有因理想主义或是过于深刻而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灵魂,都可以幸福、快乐、真正自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