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医生心理咨询健康中心发布时间: 2024-04-17 00:49:15 浏览:1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反复爱上错的人: 许多人在进入亲密关系中时,都会存在这样一种疑问。 明明刚开始时,对对方喜欢的不得了,可是随着彼此熟悉,却发现变了味。 再也没有刚认识时那种喜欢不得了地感觉,现在剩下的只有痛苦。 常常会自我感叹,我当初是猪油蒙了心吗,怎么会喜欢上TA。 更让自己想不明白的是,与恋人分手后,下次在择偶上,还是会在同一个类型的人身上重复。 而且这个过程都是潜意识的,自己根本发觉不到,等到觉察到时,已经陷入痛苦。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人持续陷入错误的情感纠缠中? 一位男士,总是喜欢找比自己大的女性谈恋爱,而且恋人的经历越坎坷复杂越容易勾起他的怜爱。 但当伴侣习惯了他的照顾,两个人的关系就会走向恶化,他会开始介意伴侣的过往,甚至会经常用恋人的过往攻击对方。 原来是他又爱上了另一个比自己大且离异的女性,后来他又开始跟新的伴侣重复对前一个恋人一样的呵护。 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又选错了人。 为什么这位男士,会喜欢比自己大很多,而且还是那些有着痛苦经历的女性。 原来,这位男士的父母离异,他是母亲一个人抚养长大的,母亲对父亲的怨气,和独自抚养他的委屈,都会毫无保留地展现着他的面前。 因此,男士从小就担任起了“父亲”的位置,总是想法设想安慰母亲,但他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让母亲变得更好。 他就会产生一种内疚感,也正是这份内疚感导致他在成年之后,会不断地陷入错误的亲密关系里,想要去拯救对方,来完成自己没有拯救起母亲的情结。 而未完成情结,会变成一种强迫性的重复。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创建了著名的依恋理论。 什么是依恋? 就是,婴儿向重要养育者靠近时,能够得到养育者可靠的照顾,帮助婴儿度过特定的发育“敏感期”。 这也是一个人最初的安全感的建立,于是它会内化到我们的心中,成为人际关系中安全感的基础、 依恋的种类大致分为四种: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 而这四种依恋的类型,也只有安全型依恋是最健全的心理特质。 其他类型的依恋,都是由于养育者在养育的过程时好时坏造成的。 如,焦虑型依恋者,是因为在小的时候,没有获得稳定的爱。 妈妈不能够持续稳定给孩子呵护,开心时给予的多,不开心时就给的很少,这就会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非常焦虑与患得患失。 而这类人在成年以后,就会想要去获得更稳定的爱,而能给他带来这种安全感的,大多都是回避型依恋。 因为他们最害怕在关系中的不稳定,伴侣情绪的时好时坏。 在恋爱的初期,彼此还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回避型依恋的高冷,情感稳定的假象,很容易会迷惑住焦虑型依恋的人。 但回避型依恋却注定不是一个理想的伴侣,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同样是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他们的高冷和情感稳定,其实是为了逃避关系,保护自己不受伤。 于是当两个有创伤的人走到一起时,或许在关系最初,在彼此还没有展露出真实的自己时,会被内心投射出来的理想化对方迷惑住,感觉很美好。 但恋爱就是一次次退行的相遇,当彼此都想要让对方来疗愈自己时,问题就会显现。 而且亲密关系的本质就是人格上的互补,我没有的希望找一个对方有的。 所以,两个本就是从小就内心缺爱的人,是无法给予彼此自己本就没有的东西。 因此,一个人人格上是否独立且强大,是直接决定着 TA的关系质量。 当一个人在早年时有很多创伤体验时,它都会成为一种人生脚本,不断地在人生中以各种形式上演。 那么是不是说,这些创伤就无法改变了,自己就只能一直处于糟糕的状态。 当然不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自带疗愈力。 因此,如果你想构建出好的亲密关系,那就去和你的内在对话,了解你与内在父母的关系。 觉察与觉知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在缺失,和一些未完成的情结。 荣格就曾说:若是无法觉察内在的情境,它们就会变成外在的命运。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觉知不是去归因与归罪,而是透彻地了解自己,只有对自己真正的了解,才会逐渐地走向内在的强大。 只有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不会因为想要修复内在的痛苦,去反复爱上错误的人,你才会真正地摆脱童年时埋下的未完成情结。#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也是很OK的 #心理咨询科普 #心理医生 #医生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